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錡 qí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金,奇聲。本義:釜之有足者)
(2) 同本義 [a pot with feet]
于以湘之,維錡及釜。——《詩(shī)·召南·采蘋(píng)》
(3) 一種兵器,矛屬,齊刃如鑿 [spear]
既破我斧,又缺我錡。——《詩(shī)·豳風(fēng)·破斧》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qí]
[《廣韻》渠覊切,平支,羣。]
[《廣韻》渠綺切,上紙,羣。]
“锜1”的繁體字。
(1)古代有足的釜。
(2)鋸子。
[②][yǐ]
[《廣韻》魚(yú)倚切,上紙,疑。]
“锜2”的繁體字。
(1)古代懸弩的兵器架。
(2)姓。殷民七族,其一錡氏。見(jiàn)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歌部群母,giai
[廣 韻]:渠羈切,上平5支,qí,止開(kāi)三平支B群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·上聲四紙
[粵 語(yǔ)]:ji2kei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錡; 康熙筆畫(huà):16; 頁(yè)碼:頁(yè)1311第02【廣韻】渠綺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【正韻】巨綺切,??音技。釜也。【詩(shī)·召南】維錡及釜。【註】有足曰錡,無(wú)足曰釜。【釋文】錡,其綺反。三足釜也。【左傳·隱三年】筐筥錡釜之器。【揚(yáng)子·方言】鍑,江淮??楚之閒謂之錡。 又【唐韻】魚(yú)綺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語(yǔ)綺切,??音螘。義同。【說(shuō)文】鉏?也。 又【張衡·西京賦】武庫(kù)禁兵,設(shè)在蘭錡。【註】兵器架也。受他兵曰蘭,受弩曰錡。【釋文】錡,魚(yú)幾反。 又姓。【左傳·定四年】殷民七族,有錡氏。【釋文】錡,魚(yú)綺反。【前漢·藝文志】雒陽(yáng)錡華賦九篇。【註】錡,姓。華,名。 又人名。【孟子】北宮錡。【左傳·宣十四年】晉魏錡。又【定十一年】公爲(wèi)與其嬖僮汪錡乗。【釋文】錡,??魚(yú)綺反。 又澗名。【左傳·昭二十二年】榮錡氏。【註】河南鞏縣有榮錡澗。【釋文】錡,魚(yú)綺反。 又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巖阤甗錡。【註】甗錡,隆屈窊折貌。錡,音嶬。又【陸機(jī)·文賦】固崎錡而難便。【註】崎錡,不安貌。錡,音擬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渠羈切【正韻】渠宜切,??音奇。【廣韻】鑿屬。【集韻】釜屬。【詩(shī)·豳風(fēng)】又缺我錡。【傳】鑿屬曰錡。【釋文】錡,巨宜反。韓詩(shī)云:木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