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鑾
(鑾)
luán ?ㄌㄨㄢˊ
◎ 一種鈴鐺:鑾鈴。
◎ 古代帝王的車駕上有鑾鈴,故亦作帝王車駕的代稱:鑾儀(帝王的車駕及儀仗)。鑾駕。鑾輿。隨鑾。迎鑾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鑾
鑾 luá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金,羉( luán?)聲。本義:古時皇帝車駕所用的鈴)
(2) 古代皇帝車的儀鈴,安裝在軛首或車衡上方。上部一般為扁圓形的鈴,鈴內有彈丸,鈴上有輻射狀的鏤孔。下部為長方形的座;座的兩面常有釘孔。西周時開始流行 [bell]
人君乘車四馬四鑣八鑾,鈴象鸞,鳥聲,和則敬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升車則有鑾和之音。——《禮記·經解》
鑾聲噦噦。——《東京賦》
(3) 如:鑾刀(系有響鈴的刀子);鑾輅(裝飾有響鈴的車子);鑾音(響鈴的聲音);鑾聲(鈴聲)
(4) 皇帝的車駕,因用作帝王的代稱 [imperial carriage]。如:鑾回(鑾駕回轉。鑾駕,代稱天子);鑾駕(天子的車駕。也指天子);鑾駕隊子(指親近天子的侍衛);鑾駕提爐(帝、后出殯時的儀仗)
(5) 另見 luǎn
漢語字典
[①][luán]
[《廣韻》落官切,平桓,來。]
“鑾1”的繁體字。
(1)裝于軛首或車衡上的鈴。上部為扁圓形的鈴,下部為座。鈴內有丸,車行則搖動作響,聲似鸞鳥。漢張衡《東京賦》:“鑾聲噦噦,和鈴鉠鉠。”晉崔豹《古今注·輿服》:“五輅衡上金爵者,朱雀也。口銜鈴,鈴謂鑾,所謂和鑾也。”一說,安裝在馬嚼子兩端的鈴。參閱《說文·金部》。
(2)皇帝的車駕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平十四寒
[粵 語]:lyun4
[閩南語]:loan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鑾; 康熙筆畫:27; 頁碼:頁1305第21【唐韻】洛官切【集韻】盧丸切【正韻】盧官切,??音鸞。【說文】人君乗車四馬,鑣八鑾,鈴象鸞鳥聲,和則敬也。 又【翰林志】翰林院與金坡殿相接,故學士院號金鑾。【又】德宗移學士院於金鑾坡。 又【集韻】通作鸞。【古今注】禮記云:行前朱鳥鸞也。前有鸞鳥,故謂之鸞。鸞口銜鈴,故謂之鑾鈴。今或爲鑾,或爲鸞,事一而義異也。 又【韻補】葉閭員切,音攣。【劉邵·七華賦】載金鉦,鳴玉鸞。鼓興雷起,野火雲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