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鉏的意思

chú
  • 拼音: chú
  • 注音: ㄔㄨˊ
  • 部首筆劃:8
  • 總筆劃:13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(jié)構(gòu)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
  • 筆順:撇捺橫橫豎捺撇橫豎折橫橫橫

鉏的筆畫順序

基本解釋


chú ? ㄔㄨˊ
◎ 古同“”:“持鉏去草。”
◎ 誅滅;除去。

漢語字典

[①][chú]
[《廣韻》士魚切,平魚,崇。]
(1)鋤草翻地的農(nóng)具。
(2)用鋤頭鏟土鋤草。
(3)誅滅;清除。
[②][jǔ]
[《廣韻》牀呂切,上語,崇。]
見“2鋙”。
[③][chá]
[《集韻》鋤加切,平麻,崇。]
見“3牙”。
[④][xú]
[《集韻》詳余切,平魚,邪。]
(1)古國名。今河南省滑縣有鉏城,即其舊址。
(2)姓。參見“鉏4麑”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士魚切,上平9魚,chú,遇開三平魚崇
[粵 語]:co4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鉏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1301第05
【唐韻】士魚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牀魚切,??同鋤。【說文】立薅所用也。從金且聲。【釋文】助也。去穢助苗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秦人借父耰鉏,慮有德色。 又治田也。【前漢·劉章耕田歌】非其種者,鉏而去之。又【兒寬傳】帶經(jīng)而鉏。 又【廣韻】誅也。【韓詩外傳】凌轢無罪之民,成威于閭巷之閒者,衆(zhòng)之所誅鋤也。 又地名。【晉語】賜公南陽陽樊溫原州,陘絺鉏欑茅之田。【左傳·成四年】鄭伯伐許,取鉏任冷敦之田。又【哀二十五年】請適城鉏。【註】城鉏,宋邑。【後漢·郡國志】東郡有鉏城。 又鳥名。【爾雅·釋鳥】鷺,舂鉏。【註】白鷺也。一名舂鉏。 又姓。【左傳·宣二年】鉏麑。【註】晉之力士。 又人名。【左傳·莊十六年】刖強(qiáng)鉏。又【僖二十四年】鄭大夫孔將鉏。【史記·齊世家】故從犂鉏之計(jì)。【左傳】作犂彌。 又【集韻】宗蘇切,音租。茅藉祭也。【周禮·春官·司巫蒩館註】蒩,讀爲(wèi)鉏。鉏,藉也,館神所止也。【釋文】鉏,子都反。 又【集韻】詳余切,音徐。人名。【左傳·成十八年】西鉏吾。【註】宋大夫。【釋文】鉏,仕居反,徐在居反。 又國名。【左傳·襄四年】后羿自鉏遷于窮石。【註】鉏羿,本國名。【釋文】鉏,仕居反。 又【集韻】鋤加切,音茬。鉏牙,物傍出也。【周禮·冬官考工記玉人註】二璋,皆有鉏牙之飾。【釋文】鉏,側(cè)魚反,沈讀徐加反。又【廣韻】牀呂切【集韻】狀所切,??音齟。鉏鋙,相距貌。【楚辭·九辯】圜鑿而方枘兮,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。【註】鉏,牀舉反。 又【集韻】牀據(jù)切,音助。與耡同。籍稅也。
考證:〔又【廣韻】誅也。【韓書外傳】衆(zhòng)之所誅鋤也。〕 謹(jǐn)照原書韓書改韓詩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(xì)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鉏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QEGG
  • 五筆98:QEGG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924F
  • 四角號碼:87112
  • 倉頡:CBM
  • GBK編碼:E349
  • 規(guī)范漢字編號: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台东县| 明水县| 鄂温| 富裕县| 九江市| 石首市| 佳木斯市| 休宁县| 贵阳市| 淮安市| 平泉县| 福安市| 固镇县| 南汇区| 张家界市| 洞口县| 禹州市| 昆山市| 安远县| 陈巴尔虎旗| 徐州市| 肃宁县| 民勤县| 东莞市| 浮梁县| 红河县| 尉氏县| 图片| 合山市| 建瓯市| 都安| 安陆市| 盖州市| 德昌县| 松阳县| 桃园市| 山东省| 井陉县| 长沙县| 万全县| 衡南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