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鈇
fū ? ㄈㄨˉ
◎ 鍘刀,用于切草。古代也用為斬人的刑具。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鈇 fū?
〈名〉
(1) 鍘刀,用以切草。古代也用為斬人的刑具 [hand hay cutter]
此孰與身伏鈇質(zhì),妻子為僇乎?——《史記·項(xiàng)羽本紀(jì)》
(2) 斧頭 [axe]
人有亡鈇者,意其鄰之子。——《列子·說符》
漢語字典
[①][fū]
[《廣韻》甫無切,平虞,非。]
鍘刀。切草的農(nóng)具。也用為斬人的刑具。
[②][fǔ]
[《集韻》匪父切,上噳,非。]
通“斧1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甫無切,上平10虞,fū,遇合三平虞幫
[平水韻]:上平七虞
[粵 語]:fu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戌集上】【金字部】 鈇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298第07【廣韻】甫無切【韻會(huì)】風(fēng)無切,??音膚。【說文】莝斫刀。從金夫聲。【倉頡篇】斧也。【禮·王制】諸侯賜弓矢然後征,賜鈇鉞然後殺。【列子·說符篇】人有亾鈇者。【註】鈇音夫。 又【集韻】匪父切,音甫。【禮·王制·鈇鉞釋文】鈇,方于反。又音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