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鄒
(鄒)
zōu ?ㄗㄡˉ
◎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山東省鄒縣東南。
◎ 姓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鄒
鄒 zōu?
〈名〉
(1) 古國名 [Zou state]。春秋時叫“邾國”,又稱“邾婁國”。戰國時,魯穆公將其改稱為“鄒國”。漢置鄒縣,屬魯國,在今山東省。唐為鄒縣,歷代因之,明清時皆屬兗州府
鄒,魯縣古 邾國,帝 顓頊之后所封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。 朱按, 曹姓。 鄒者,邾婁之合音,戰國時 穆公改號 邾婁為鄒,后為 楚所滅,若今 濟南府鄒平縣之 鄒。
鄒人與 楚人戰?!?a href="/r_ci_b6246383d21b357b7bd3ac7e795f825a/" target="_blank">孟子·梁惠王上》
(2) 又
鄒敵 楚戰。
(3) 通“騶” [good beast]。如:鄒虞(獸名;樂名;古代為帝王掌鳥獸的官)
(4) 姓
鄒忌諷 齊王納諫。(鄒忌,齊國人,善鼓琴,有辯才。曾為齊相,封成侯。諷:用含蓄的話勸告或諷喻。納:采納,接受。諫:對君主,尊長進行勸告。)——《戰國策·齊策》
鄒君 海濱。(鄒海濱先生。鄒魯,字海濱。他早期追隨孫中山先生革命,后來反對三大政策,成為西山會議派的領袖。君,表示尊稱。)—— 孫文《<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>序》
(5) 又如:鄒馬(漢鄒陽和司馬相如并稱);鄒子(指戰國齊人鄒衍)
詞性變化
◎ 鄒
鄒 zōu?
〈形〉
(1) 小;狹小的 [small;narrow and small]
鄒,狹小之言也?!?a href="#">釋名》
(2) 又如:鄒查(小語聲,悄悄話);鄒搜(氣勢不開闊)
(3) 貨物質量低劣的 [inferior]
今人言物之不佳或薄小者曰鄒。——《直語補正》
漢語字典
[①][zōu]
[《廣韻》側鳩切,平尤,莊。]
“鄒1”的繁體字。
(1)春秋邾國。曹姓,子爵。武王時始受封。戰國時魯穆公改為鄒。唐為鄒縣,歷代因之。故地在今山東省鄒縣一帶。
(2)狹??;有村氣不冠冕者。
(3)指貨物質量低劣。
(4)通“騶”。參見“鄒虞”。
(5)見“鄒搜”。
(6)姓。漢有鄒陽。見《史記·魯仲連鄒陽列傳》。
[②][jù]
“鄒2”的繁體字。
顏濁鄒,人名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
[粵 語]:zau1
[閩南語]:choD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備考】【酉集】【邑字部】 鄒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1270第07【龍龕】俗鄒字。
(鄒)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側鳩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甾尤切,??音騶?!菊f文】魯縣,古邾婁國,帝顓頊之後所封?!拘煸弧俊睹献宇}辭》邾國至孟子時,魯穆公攺曰鄒。 又通作騶。【史記·孟軻傳】孟子,騶人也?!∮中铡!緩V韻】漢有鄒陽?!∮帧咀謴⊙a】從娶切,音聚。【史記·孔子世家】如顏濁鄒之徒?!菊x】鄒,音聚。俗省作鄒?;ピ斍班Y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