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遺
(遺)
yí ? ㄧˊ
◎ 丟失:遺失。遺落。
◎ 漏掉:遺忘。遺漏。
◎ 丟失的東西,漏掉的部分:補遺。路不拾遺。
◎ 余,留:遺留。遺俗。遺聞。遺址。遺風。遺憾。遺老(a.經歷世變的老人;b.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)。
◎ 死人留下的:遺骨。遺言。遺囑。
◎ 不自覺地排泄:遺尿。遺精。
◎ 生物體的構造和生理機能由上一代傳給下一代:遺傳。
◎ 拋棄:遺棄。
英文翻譯
◎ 遺
involuntary discharge of urine leave behind lose omit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遺
遺 wèi
〈動〉
(1) 給予;饋贈 [make a present;offer as a gift]
相遺以水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欲厚遺之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置幣遺單于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裘葛之遺。——唐· 魏征《諫太宗十思疏》
(2) 又如:遺賊(給予戕害;遭害);遺賂(贈送財物);遺勞(饋贈;犒勞);遺酌(濟助);遺送(贈送);遺金(贈送金錢)
(3) 送交;交付 [turn over;hand over;pay]
遺趙王書。——《史記·廉頗藺相如列傳》
遺魏王及公子書。——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遺權書曰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以書遺操。
(4) 又如:遺書(投書;寄信);遺使(遣使);遺秉(發放糧食);遺大(賦予重大任務)
(5) 輸送 [carry]
強國之民,父遺其子,兄遺其弟,妻遺其夫,皆曰:“不得,無返!”——《商召書》
(6) 加給 [add]
王事敦我,政事一埤遺我。——《詩·邶風》
(7) 另見 yí?
詞性變化
◎ 遺
遺 yí?
〈名〉
(1) 遺失之物 [lost articles]
高祖取 楚如拾遺。——《漢書》
道不拾遺。——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
(2) 姓
(3) 另見 wèi
漢語字典
[①][yí]
[《廣韻》以追切,平脂,以。]
“遺1”的繁體字。
(1)遺失;丟失。
(2)遺漏。
(3)指失物。
(4)指散逸的典籍。
(5)缺漏;失誤。
(6)遺棄;舍棄。
(7)遺忘。
(8)遺留。
(9)剩馀,未盡。
(10)指前代遺留的風氣、風格等。
(11)離開,脫離。參見“遺世”。
(12)墮,落下;下垂。
(13)專指死人留下的。
(14)指帝王臨終遺命。
(15)謂排泄大小便或精液。
(16)指便溺。
(17)廢止。
[②][wèi]
[《廣韻》以醉切,去至,以。]
“遺2”的繁體字。
(1)給予;饋贈。
(2)送交。
(3)交付。
(4)送行。
(5)通“匱”。匱乏。
(6)通“逶”。參見“遺2蛇”、“遺2遺”。
[③][suí]
[《集韻》旬爲切,平支,邪。]
“遺3”的繁體字。通“隨1”。
謙虛,順從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微部喻四母,jiu?i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·去聲四寘
[粵 語]:wai4wai6
[閩南語]:ui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 遺; 康熙筆畫:19; 頁碼:頁1262第20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韻】以追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夷隹切,??音夷。【說文】亡也。【易·泰卦】不遐遺。【註】用心弘大,無所遺棄也。【詩·小雅】棄予如遺。【註】言忘去不復存省也。【周禮·秋官·司刺】三曰遺忘。 又【正韻】失也。【前漢·賈誼傳】功不遺矣。【後漢·桓榮傳】慮無遺計。 又【集韻】餘也。【禮·樂記】有遺音者矣。【註】有不盡之音。【屈原·離騷】依彭咸之遺則。【註】遺,餘也。 又留也。【書·大誥】寧王遺我大寶龜。【左傳·昭十九年】古之遺愛也。 又【字彙補】便旋也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小遺殿上。【南史·謝幾卿傳】小遺沾令史。【註】卽俗言小便也。 又【正字通】遺遺,與委蛇通。【戰國策】出遺遺之門。【註】言其路逶迤也。【管子·樞言篇】遺遺乎若有從治。 又姓。魯費宰南遺之後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以醉切,遺去聲。投贈也,餽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遺人註】以物有所餽遺也。【左傳·隱元年】請以遺之。 又【玉篇】余恚切【正韻】于位切,??音??。又【集韻】徐醉切,音遂。盈之切,音怡。愈水切,音唯。義??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旬爲切【等韻】似爲切。??與隨同。謙以下人也。【詩·小雅】莫肯下遺。【註】遺,音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