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逐
zhú ? ㄓㄨˊ
◎ 強迫離開:逐客令。放逐。驅逐。
◎ 依照先后次序,一一挨著:逐步。逐個。逐漸。逐年。逐一。
◎ 追趕:逐鹿(喻爭奪天下)。角(jué)逐(爭相取勝)。追逐。笑逐顏開。
反義詞
迎
英文翻譯
◎ 逐
chase drive out expel pursue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逐 zhú?
〈動〉
(1) (會意。甲骨文字形,象人(腳)在豕等動物后面追逐的樣子。“止”小篆改從辵( chuò)。本義:追趕)
(2) 同本義 (含有使追趕對象離開或消滅的意思) [chase;pursue]
逐,追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喪馬勿逐。——《易·暌》
良馬逐。——《易·大畜》
乘白龜兮逐文魚。——《楚辭·河伯》
遂逐齊師。——《左傳·左公十年》
孺卿逐捕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簡子怒,驅車逐之。—— 馬中錫
中山狼傳》
噪而相逐。——明· 張溥《五人墓碑記》
急逐弗失。——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事類》
(3) 又如:逐逐(追逐;急于得利);逐駕(追隨尊駕;跟隨君主左右);逐勝(乘勝追擊敵人);逐射(騎馬追射以賭輸贏);逐利(追逐利潤);逐兔(追逐兔子。比喻爭奪帝位)
(4) 驅逐 [expel;drive out;chase]
文公逐 衛侯而立 叔武。——《公羊傳》
去年為爾逐黃雀,雨多屋漏泥土落。——唐· 馮著《燕銜泥》
非秦者去,為客者逐。——李斯《諫逐客書》
(5) 又如:逐夫(被拼斥、放逐的人);逐客(驅逐由外國來本國游說或做官的人;指被朝廷貶謫外放的人;趕走來訪的客人)
(6) 放逐;流放 [exile]
信非吾罪而棄逐合,何日夜而忘之?——《楚辭·九章·哀郢》
后先生蓋千祀兮,余逐而浮湘。——柳宗元《吊屈原賦》
(7) 又如:逐遷(放逐貶謫)
(8) 競爭 [compete]
遂于計謀。——《韓非子·五蠹》
(9) 又如:逐兔(比喻爭天下);逐勢(競逐權勢);逐走(賽跑);逐爭(爭奪)
(10) 追求 [seek]
任君逐利輕匯海,莫把風濤似妾輕。——唐· 劉得仁《賈婦怨》
逐利之情。——清· 黃宗羲《原君》
(11) 又如:逐奇(追求新奇);逐文(追求辭藻文采);逐名趨勢(追求名聲和權勢);逐利(求取好處)
(12) 流蕩 [roam about]
故《風》之所以為不逐者,取是以節之也。——《荀子》
(13) 隨,跟隨 [follow]
逐流牽荇葉,沿岸摘蘆苗。——唐· 儲光羲《江南曲》
涼逐之生。——明· 李漁《閑情偶寄·種植部》
(14) 又如:逐便(乘便,順便);逐時(隨時);逐隊(隨眾而行);逐群(隨群)
詞性變化
◎ 逐 zhú?
〈副〉
依次,按順序 [one by one;in order]。如:逐步;逐個;逐年;逐日;逐一(一個一個地,逐個);逐句(按句子次序,一句一句地);逐字(一字一字地)
漢語字典
[①][zhú]
[《廣韻》直六切,入屋,澄。]
(1)追趕;追逐。
(2)驅逐;放逐。
(3)追求;求取。
(4)競爭;爭先。
(5)隨;跟隨。
(6)依次;一個挨著一個。
(7)強盛,繁盛。
(8)放蕩。
(9)奔走;奔馳。
[②][dí]
[《集韻》亭歷切,入錫,定。]
見“逐2逐”。
[③][tún]
[《字彙補》同門切]
同“豚1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直六切,入1屋,zhú,通開三入東澄
[平水韻]:入聲一屋
[粵 語]:zuk6
[閩南語]:jiok4,tak8,tau7,tiok8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 逐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257第14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【正韻】直六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仲六切,??音軸。【說文】追也。【左傳·隱九年】祝??逐之。又【隱十一年】子都拔戟以逐之。 又【廣韻】驅也。【正韻】斥也,放也。【史記·李斯傳】非秦者去,爲客者逐。又【管仲傳】三仕三見逐。 又【玉篇】競也。【左傳·昭元年】自無令王諸侯逐進。【後漢·趙壹傳】捷懾逐物,日富月昌。 又【正韻】逐逐,篤實也。又馳貌。【易·頤卦】其欲逐逐。 又日逐,地名。【前漢·宣帝紀】迎日逐,破車師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亭歷切,音迪。【易】其欲逐逐。【蘇林】音迪。 又【字彙補】同門切。與豚同。【山海經】苦山有獸焉,名曰山膏,其狀如逐。 又【集韻】直祐切,音胄。奔也。【山海經】夸父與日逐。
考證:〔【左傳·昭元年】自無令諸侯逐進。〕 謹照原文令下增王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