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赫
hè ? ㄏㄜˋ
◎ 明顯,顯著,盛大:顯赫。喧赫。赫奕。赫烜。
◎ 發(fā)怒:赫咤。赫怒。赫然。
◎ 紅如火燒,泛指紅色:“赫如渥赭”。
英文翻譯
◎ 赫
conspicuous grand hertz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赫 hè?
〈形〉
(1) (會(huì)意。從二赤。火赤。本義:泛指赤色)
(2) 紅如火燒。亦泛指火紅色 [red]
赫,火赤貌。——《說文》
赫如渥赭。——《詩·邶風(fēng)·簡(jiǎn)兮》
(3) 如:赫日(紅日);赫赤(深紅;火紅);赫赤赤(謂赤紅如火);赫煌(赤色光明的樣子)
(4) 顯耀 [conspicuous]
以赫厥靈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生民》
(5) 又如:赫奕(顯耀盛大的樣子);赫剌剌(威武顯赫的樣子);赫耀(顯赫)
(6) 顯盛 [flourishing]
赫赫楚國(guó),而君臨之。——《國(guó)語·楚語》
(7) 又如:赫奕(光彩燦爛的樣子);赫奕(顯著盛大的樣子);赫張(聲勢(shì)盛大的樣子)
(8) 炎熱熾盛 [hot]。如:赫炎(大火燃燒的樣子);赫晞(炎暑熾盛的樣子)
(9) 光明 [bright]
赫,明也。——《小爾雅·廣詁》
(10) 又如:赫戲(光明顯盛的樣子);赫曦(光明顯盛的樣子);赫煥(光華炫耀的樣子);赫爍(明亮閃耀的樣子)
(11) 勃然大怒 [raging]
王赫斯怒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皇矣》
(12) 又如:赫咤(憤怒嘆息);赫怒(憤怒);赫斯(帝王盛怒貌)
詞性變化
◎ 赫 hè?
〈動(dòng)〉
(1) 恐嚇 [threaten]
反予來赫。——《詩·大雅·桑柔》
(2) 又如:赫詐(恐嚇詐騙)
(3) 使感到驚奇、震駭或恐怖 [shock]
伐恩恃權(quán),震赫中外。——《新唐書》
(4) 分裂,支解 [split]
凡使十二神追惡兇,赫女軀,拉女干,節(jié)解女肉,抽女肺腸。——《后漢書》
◎ 赫 hè?
〈名〉
(1) 姓。如:赫連(復(fù)姓)
(2) 物理學(xué)名詞赫茲的簡(jiǎn)稱 [hertz]。如:千赫
漢語字典
[①][hè]
[《廣韻》呼格切,入陌,曉。]
(1)紅色鮮明貌。
(2)引申謂映照,映紅。
(3)明亮。
(4)指威嚴(yán)明察。
(5)顯赫;顯耀。
(6)盛大;興盛。
(7)炎熱熾盛貌。
(8)奮發(fā)貌。
(9)盛怒貌。參見“赫斯”、“赫怒”。
(10)割裂;支解。
(11)通“嚇”。恐嚇;恫嚇。
(12)物理學(xué)名詞“赫茲”的簡(jiǎn)稱。
(13)姓。
[②][xì]
[《字彙》興逆切]
見“赫2蹏”。
[③][xià]
[《集韻》虛訝切,去禡,曉。]
通“嚇2”。
嚇唬;使害怕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鐸部曉母,xeak
[廣 韻]:呼格切,入20陌,he,梗開二入庚曉
[平水韻]:入聲十一陌
[粵 語]:haak1hak1
[閩南語]:hek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赤字部】 赫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214第12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呼格切【集韻】【韻會(huì)】郝格切,??音煂。【說文】火赤貌。【博雅】赤也。【詩·邶風(fēng)】赫如渥赭。【傳】赫,赤貌。 又【詩·大雅】王赫斯怒。【箋】赫,怒意。 又【詩·大雅】赫赫炎炎。【傳】赫赫,旱氣也。 又【詩·大雅】赫赫明明。【傳】赫赫然盛也。 又【屈原·離騷】陟陞皇之赫戲兮。【註】赫戲,光明貌。 又【小爾雅】赫,顯也。【前漢·??忠傳】使者所過,威權(quán)翕赫。【張九齡詩】茲邦稱貴近,與世常重赫。又【李白詩】烜赫耀旌旗。 又【廣韻】赫,發(fā)也。 又姓。又赫連氏,複姓。 又【集韻】虛訝切,音罅。與嚇同。【詩·大雅】反予來赫。【傳】赫,炙也。【箋】口距人謂之赫。【釋文】毛許白反,鄭許嫁反。莊子所云以梁國(guó)嚇我是也。 又【韻會(huì)】施隻切,音釋。【爾雅·釋訓(xùn)】赫赫,迅也。【釋文】赫音釋。 又【前漢·孝成趙皇后傳】赫嗁書。【註】鄧展曰:赫音兄弟鬩牆之鬩。應(yīng)劭曰。赫蹏,薄小紙。晉灼曰:今謂薄小物曰鬩蹏。【類篇】或作爀。亦作?、焃。 又【韻補(bǔ)】葉鬩各切。【荀勗大會(huì)行禮歌】明明天子,臨下有赫。來格祈祈,邦家是若。 【正字通】火炙、日暴皆曰赫。【說文】專訓(xùn)火赤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