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跡的意思
  • 拼音:
  • 注音: ㄐㄧˋ
  • 部首筆劃:3
  • 總筆劃:9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半包圍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捺橫撇豎撇捺捺折捺

基本解釋


jì ? ㄐㄧˋ
◎ 腳印:蹤跡足跡血跡筆跡
◎ 物體遺留下的印痕:印跡
◎ 前人遺留下的事物:古跡實跡
◎ 追尋蹤跡:“漢求將軍急,跡且至臣家”
◎ 據實跡考知:“跡漢功臣,亦皆割符世爵”

英文翻譯


mark   remains   ruins   trace   vestige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
跡、蹟 jì?
〈名〉
(1) 同本義 [footmark]
趙主父令工施鉤梯而緣 播吾(山名),刻疏人跡其上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
(2) 又如:浪跡天涯;人跡(人的足跡);人跡罕至;跡蹈(重復走過的路);跡狀(行跡);跡響(蹤跡和聲響)
(3) 留下的印子 [mark]
蟆入草間,躡跡披求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4) 又如:痕跡;血跡;筆跡;墨跡
(5) 前人留下的事物(主要指建筑或器物) [remains]
故平公之跡不可明也。——《韓非子·難一》
(6) 又如:古跡;勝跡;古城墻的遺跡;史跡;跡相(表露出來的不很顯著的情況,可借以推斷過去或將來)
(7) 通“”。功勞 [achievement;merit]
如是則其跡長矣。——《荀子·正名》
詞性變化
jì?
〈動〉
(1) 追蹤;追尋 [shadow]
邏者見之,知非其國人也,跡其所憩執之。——岳珂桯史
(2) 又如:跡察(尋跡察訪);跡盜(跟蹤查捕盜賊);跡訪(尋訪)
(3) 遵循 [follow]。如:跡附(追隨)

漢語字典

[①][jī]
[《廣韻》資昔切,入昔,精。]
亦作“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腳印;足跡。
(2)痕跡。
(3)指手跡。
(4)形跡;行動。
(5)業績;事跡。
(6)追蹤;追尋。
(7)至;蹈。
(8)遵循;仿效。
(9)考核;推究。
(10)量詞。相當于“”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資昔切,入22昔,ji,梗開三入清精
[粵 語]:zik1
[閩南語]:chek4,chiah4,jiah4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酉集下】【辵字部】 跡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1255第26
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資昔切,音積。【說文】步處也。【廣韻】足跡也。【左傳·宣十二年】遷大國之跡于鄭。【前漢·揚雄傳】擬足而投跡。【淮南子·說山訓】足蹍地而爲跡。 又凡功業可見者曰跡。【書·武成】太王肇基王跡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索人求士者,必樹霸跡。 又凡前人所遺留者曰跡。【莊子·天運篇】《六經》先王之??跡也。 又凡有所遵循亦曰跡。【書·蔡仲之命】爾乃邁跡自身。【註】仲無所因,故曰邁跡。【前漢·平當傳】深跡其道,而務修其本。【註】謂求其蹤跡。 又凡有形可見者皆曰跡。【淮南子·說山訓】循跡者,非能生跡者也。【唐書·魏徵傳】豈有君臣同心事形跡者。 又循實而考之亦曰跡。【前漢·功臣表】跡漢功臣。又【杜欽傳】將以求天心,跡得失也。 又風跡,風化之跡也。【後漢·朱浮傳】頗欲厲風跡。 又跡射,尋跡而射也。《前漢·王尊傳》將跡射士千人。 又跡人,官名。【周禮·地官·跡人註】跡之言跡。知禽獸處也。 又與跡同。【文中子·問易篇】心跡之判久矣。 又與蹟通。【詩·小雅】念彼不蹟。【註】謂不循故道也。 又葉卽略切,音爵。【陸機·演連珠】火壯則煙微,性充則情約。是以殷墟有感物之悲,周京無佇立之跡。 【集韻】或作??、??。
考證:〔【前漢·平當傳】深跡其道,而務修其本。【註】謂循其蹤跡。〕 謹照原註循改求。〔【後漢·西域傳】漢有跡射。〕 謹按後漢西域傳無此語,查係王尊傳,今改前漢王尊傳將跡射士千人。

字源字形

跡

跡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YOPI
  • 五筆98:YOPI
  • 五行:火
  • UniCode:U+8FF9
  • 四角號碼:30303
  • 倉頡:YYLC
  • GBK編碼:BCA3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1623
主站蜘蛛池模板: 乌恰县| 乌兰浩特市| 通河县| 昭平县| 洛宁县| 湖南省| 电白县| 敦煌市| 石台县| 虎林市| 奈曼旗| 仁怀市| 航空| 龙江县| 综艺| 抚顺县| 镇江市| 张掖市| 岢岚县| 尤溪县| 财经| 玛纳斯县| 海宁市| 民权县| 大石桥市| 左贡县| 仁怀市| 庆阳市| 浦城县| 宁都县| 灵武市| 叙永县| 福鼎市| 道孚县| 上杭县| 海丰县| 永靖县| 中方县| 泊头市| 宿迁市| 灵山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