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躑
(躑)
zhí ? ㄓˊ
◎ 〔躑躅〕徘徊不進,如“他躑躑在街頭”。
◎ (躑)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躑
躑 zhí?
〈動〉
(1) 徘徊 [pace up and down]
躑于六閑。——《視學及士習文體策》
(2) 又如:躑跼(徘徊不進的樣子)
(3) 蹬踢 [treadle and kick]
喜則齊鼻,怒則奮躑。——唐· 柳宗元《牛賦》
(4) 又如:躑踏(蹬踢跳躍)
漢語字典
[①][zhí]
[《廣韻》直炙切,入昔,澄。]
“躑1”的繁體字。
(1)見“躑躅”。
(2)跳躍。
(3)蹬踢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入聲十一陌
[粵 語]:zaak6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足字部】 躑; 康熙筆畫:22; 頁碼:頁1229第07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直炙切【正韻】直隻切,??音擲。蹢,亦作躑。躑躅,行不進也。【後漢·隗囂傳】得以數千躑躅三輔。【註】躑躅,猶踟躕也。又【蘇竟傳】或躑躅帝宮。【註】謂上下不去也。【荀子·禮論篇】躑躅焉。詳躅字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