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踆
qūn ? ㄑㄩㄣˉ
◎ 〔踆踆〕忽走忽停的樣子,如“大雀踆踆。”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踆 cūn
〈動〉
(1) 踢 [kick]
獒亦躇階而從之(指趙盾), 祁彌明逆而踆之(指獒)。——《公羊傳·宣公六年》
(2) 退 [retire]
千品萬官,已事而踆。——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。李善注引 薛綜曰:“已,止也。踆,退也。謂品秩官僚等,并止事而退還也。”
漢語字典
[①][qūn]
[《廣韻》七倫切,平諄,清。]
(1)行走貌。
(2)運行。
(3)逡。卻退;引退。
[②][cún]
[《集韻》徂昆切,平魂,從。]
“浚2”的被通假字。
踢。
[③][dūn]
[《集韻》祖昆切,平魂,精。]
同“蹲1”。
蹲踞;蹲坐;蹲伏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七倫切,上平18諄,qūn,臻合三平諄清
[平水韻]:上平十一真
[粵 語]:cyun1seon1zeo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足字部】 踆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226第36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七倫切,音逡。與竣同。止也,伏也。【玉篇】退也。【張衡·東京賦】已事而踆。 又【張衡·西京賦】大雀踆踆。【註】大雀,容也。 又【集韻】壯倫切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徂昆切,音存。【類篇】以足逆蹋曰踆。【公羊傳·宣七年】祁彌明逆而踆之。 又【集韻】租昆切,音尊。蹲也。【史記·貨殖傳】下有踆鴟。【註】徐廣曰:蹲古作踆。【莊子·外物篇】帥弟子而踆於窾水。【音義】字林云:踆,古蹲字。【淮南子·精神訓】日中有踆烏。【註】踆,猶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