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趯
tì ? ㄊㄧˋ
◎ 〔趯趯〕跳躍的樣子,如“趯趯阜螽。”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趯 tì?
〈動〉
(1) 跳躍 [jump]
趯,踴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涌趯那陰。——《漢書·李尋傳》
趯趯阜螽。——《詩·召南·草蟲》
(2) 又如:(跳躍的樣子;跳動的樣子);趯然(跳躍的樣子)
(3) 踢 [kick]
趯倒葫蘆掉卻琴,倒行直上臥牛嶺。——呂巖《絕句》
詞性變化
◎ 趯 tì?
〈名〉
中國漢字的筆畫之一:挑(自左下挑向右上) [upward cut in Chinese calligraphy]
漢語字典
[①][tì]
[《廣韻》他歷切,入錫,透。]
(1)跳。
(2)踢。
(3)擊;敲。
(4)書法筆劃之一。筆鋒上出者謂之趯。
(5)通“籊”。參見“趯趯”。
[②][yuè]
[《集韻》弋灼切,入藥,以。]
同“躍1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他歷切,入23錫,ti,梗開四入青透
[平水韻]:入聲十二錫
[粵 語]:tik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走字部】 趯; 康熙筆畫:21; 頁碼:頁1220第42【廣韻】以灼切【集韻】弋灼切,??音躍。【說文】踴也。【前漢·李尋傳】涌趯邪隂。【註】師古曰:趯與躍同。【後漢·班固傳】南趯朱垠。【註】躍也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他歷切,音逖。跳貌。同?。【詩·召南】趯趯阜螽。【傳】躍也。【釋文】趯,託歷切。【博雅】趯趯,跳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