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赧
nǎn ? ㄋㄢˇ
◎ 因羞慚而臉紅:赧赧。赧然。赧愧。赧顏。赧然汗下。
英文翻譯
◎ 赧
blushing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赧 nǎn?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赤,( fú)聲。臉紅,故從赤。本義:因慚愧而臉紅)
(2) 同本義 [blushing]
大赧而歸,填恨低首。——柳宗元《乞巧文》
鬼即赧愧而退。——劉義慶《幽明錄》
自為乳兒,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,輒羞赧棄去之。——宋· 司馬光《訓儉示康》
(3) 又如:赧顏(羞慚臉紅;慚愧);赧愧(羞慚)
(4) 憂懼 [worried]
夫子踐位則退,自退則敬,否則赧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》
漢語字典
[①][nǎn]
[《廣韻》奴板切,上潸,泥。]
亦作“1”。
(1)因羞愧而臉紅;慚愧。
(2)通“戁”。恐懼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奴板切,上25潸,nǎn,山開二上刪娘
[平水韻]:上聲十五潸
[粵 語]:naan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赤字部】 赧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214第03【廣韻】奴版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乃版切,??音戁。【說文】面慚赤也。【孟子】觀其色赧赧然。【趙岐註】面赤,心不正之貌。 【說文】作??。【集韻】或從皮作??,亦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