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貧
(貧)
pín ?ㄆㄧㄣˊ
◎ 窮,收入少,生活困難,與“富”相對:貧窮。貧寒。貧民。清貧。
◎ 缺乏,不足:貧乏。貧血。貧瘠。
◎ 絮煩可厭:貧相(xiàng )。貧氣(a.絮煩可厭;b.行動態度不大方。“氣”均讀輕聲)。
◎ 僧道謙稱:貧道。貧僧。
反義詞
富
英文翻譯
◎ 貧
deficient impoverished inadequate loquacious poor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貧
貧 pín?
〈形〉
(1) (會意兼形聲。從貝從分,分亦聲。“貝”是古貨幣,一個“貝”還要分開,表示貧困。本義:缺少財物,貧困。與“富”相對)
(2) 同本義 [poor;poverty]
貧,財分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無財謂之貧。——《莊子·讓王》
貧者,士之常也。——《說苑·雜言》
分貧振窮。——《左傳·昭公十四年》。疏:“貧、窮相類。細言,窮困于貧。”
貧而無諂。——《論語》
強本而節用,則天下不能貧。——《荀子·天論》
楚人貧居。—— 三國魏· 邯鄲淳《笑林》
家貧,無從致書以觀。——明· 宋濂《送東陽馬生序》
(3) 又如:貧難(貧苦,困難);貧胎(罵人的話。窮鬼);貧窶(貧苦);貧賤之交(貧困患難中結交的朋友);貧戶(貧窮人家);貧交(貧賤者相交友);貧巷(貧民居住的地方);貧病(又窮又病);貧漢(貧窮的男子)
(4) 引申為缺少,不足 [be deficient in;be poor in,be scanty of]
富于萬篇,而貧于一字。——劉勰《文心雕龍·練字》
(5) 又如:貧闕(不足,短缺);貧薄(淺陋,短淺);貧腐(貧乏陳腐);貧微(貧乏微薄);貧寒(貧乏單薄);貧空(謂空無所有);貧辛(貧乏艱澀)
(6) 絮叨可厭 [loquacious;garrulous]。如:他的嘴真貧;貧嘴惡舌(話多而尖刻);貧嘴賤舌(形容人說話輕薄);貧嘴餓舌(形容人話多令人討厭)
(7) 僧道、尼姑自謙之稱 [a humble term of self-address of a Buddhist monk or Taoist priest]。如:貧僧;貧尼(尼姑對自己的謙稱);貧家(謙稱自己的家)
詞性變化
◎ 貧
貧 pín?
〈動〉
(1) 使貧窮 [impoverish]。如:貧人(使人貧窮);貧心(使心純清。謂不以外物累其心);貧化(在采出的礦石中,有用礦物含量比在礦體中含量低,叫做“貧化”)
(2) 以為貧窮 [believe the poor]
夫人貧之,竟不商女。——《聊齋志異》
漢語字典
[①][pín]
[《廣韻》符巾切,平真,並。]
“貧1”的繁體字。
(1)缺少財物,貧困。與“富”相對。
(2)貧民;貧家。
(3)使貧窮。
(4)指以為貧窮。
(5)匱乏;不足。
(6)絮煩可厭。
(7)自稱的謙詞。參見“貧道”、“貧僧”、“貧尼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文部并母,bi?n
[平水韻]:上平十一真
[粵 語]:pan4
[閩南語]:pin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貝字部】 貧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1213第21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符巾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皮巾切【正韻】毗賔切,??音頻。【說文】財分少也。【爾雅·釋言】寠,貧也。【註】謂貧陋。【疏】貧者,無財也。【書·洪範】六極,四曰貧。【傳】困於財。【詩·邶風】終寠且貧。【晉語】韓宣子憂貧,叔向賀之。 又【韻補】葉頻眠切,音騈。【歐陽修·送魏主簿詩】士欲見所守,視其居賤貧。何用慰離居,贈子以短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