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貔
pí ?ㄆㄧˊ
◎ 〔貔子〕即“黃鼬”。
◎ 〔貔貅〕a.傳說中的一種猛獸;b.喻勇猛的軍士或軍隊,如“貔貔之士”。
◎ 〔貔虎〕喻勇士或勇猛的軍隊。
◎ 傳說中的一種野獸,似熊,一說似虎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貔 pí?
〈名〉
又名白羆、白孤、執夷 [fabulous wild beast]。傳說中的一種野獸,有的說像虎,有的說像熊。如:貔熊(古代兩種猛獸名。比喻勇猛的將士)
漢語字典
[①][pí]
[《廣韻》房脂切,平脂,並。]
亦作“豼1”。亦作“1”。
(1)猛獸名。似虎。
(2)比喻勇猛的軍士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房脂切,上平6脂,pí,止開三平脂A並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
[粵 語]:pei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中】【豸字部】 貔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1202第38【唐韻】房脂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頻脂切,??音毗。【爾雅·釋獸】貔,白狐。【說文】豹屬,出貉國。【廣雅】貔,貍貓也。【書·牧誓】如虎如貔。【傳】貔,一名執夷,虎屬也。【詩·大雅】獻其貔皮。【陸璣疏】貔似虎,或曰似熊,遼東謂之白熊。 又旌旗名。【禮·曲禮】前有摯獸,則載貔貅。【註】兵車旌畫貔貅,形象威猛,使衆知警備。 又【正韻】蒲麋切,音皮。義同。 【集韻】或省作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