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讜
(讜)
dǎng ?ㄉㄤˇ
◎ 正直的(言論):讜議。讜論。讜言。讜辭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讜
讜 dǎng?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言,黨聲。本義:正直) 同本義 [straightforward]
吾久不見班生,今日復聞讜言。——《漢書·敘傳》
(2) 又如:讜言(正直美善的言論);讜直(正直。亦指正直的人);讜論(正直美善的議論)
漢語字典
[①][dǎng]
[《廣韻》多朗切,上蕩,端。]
亦作“譡1”。“讜1”的繁體字。
(1)正直;敢于直言。
(2)借指敢于直言的人。
(3)確當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二養(yǎng)
[粵 語]:do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讜; 康熙筆畫:27; 頁碼:頁1188第18【唐韻】多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底朗切【正韻】多曩切,??音黨。【說文】直言也。【玉篇】善言也。【前漢·班固敘傳】吾久不見班生,今日復聞讜言。【魏志·王修傳】忠讜不昭於時。 又人名。【後漢·儒林傳】太守黃讜。 又通作黨。【荀子·非相篇】博而黨正,是士君子之辯也。【註】黨與讜同。謂直言也。 又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丁浪切,黨去聲。言中理也。或作譡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他浪切,音儻。美言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