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誥
(誥)
gào ?ㄍㄠˋ
◎ 古代帝王對臣子的命令:誥命。誥封。
◎ 告誡,勉勵:自誥。誥誡。
◎ 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:誥敕(官吏受封的文書)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誥
誥 gào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言,告聲。本義:告訴)
(2) 同本義,上告下曰誥 [tell;inform]
誥,告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段注:“以言告人,古用此字,今則用告字。以此誥為上告下之字。”
按,上告下之義,古用誥,秦復造詔安當之。——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伊尹申誥于王。——《書·太甲下》
后以施命誥四方。——《易·姤》
告上曰告,發下曰誥。——《列子·楊朱》注
雅告奧義。——《書·序》
誥誓不及五帝。——《荀子·大略》。注:“誥誓以言辭相誡約也。”
至秦又造詔字以當之。——《書·大誥》釋文
(3) 又如:誥命夫人(特指受封贈的夫人);誥授(以誥命授與);誥文(帝王的禱告文字)
(4) 告誡;勸勉 [admonish]
近臣諫,遠臣謗,輿人誦,以自誥也。——《國語·楚語上》
(5) 又如:誥毖(告誡);誥教(告誡教育)
詞性變化
◎ 誥
誥 gào?
〈名〉
(1) 告誡之文。帝王任命或封贈的文書 [imperial mandate]。古者上下有誥,秦廢古制稱制、詔。唐稱制不稱誥。宋始以誥命庶官,凡追贈大臣、貶謫有罪、贈封其祖父妻室,不宜于廷者,皆用誥,通謂之制
一品至五品,皆授以誥命,六品至九品,皆授以敕命。——《清會典事例》
(2) 又如:誥敕(舊制官吏受封的文書);誥券(皇帝任命和封贈的文書);誥策(誥令策書);誥章(詔令)
頒誥
誥令
漢語字典
[①][gào]
[《廣韻》古到切,去號,見。]
“誥1”的繁體字。
(1)告訴。
(2)告誡;勸勉。
(3)《書》六體之一。用于告戒或勉勵。《書》有《仲虺之誥》、《洛誥》等。
(4)皇帝的制敕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號
[粵 語]:gou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誥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188第18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韻】【廣韻】古到切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居號切,??音告。【說文】告也。【徐曰】以文言告曉之也。【廣雅】敎也。【易·姤卦】后以施命誥四方。【周禮·春官】大祝作六辭,以通上下、親疏、遠近,三曰誥。【註】杜子春曰:誥,當爲告。書亦可爲告。 又【韻會】告上曰告,發下曰誥。【爾雅·釋言】謹也。【註】所以約勤謹戒衆。【疏】以六義諭衆謂之誥,尚書誥誓之類是也。【孔安國·尚書序】夏商周之書,雖設敎不倫雅誥奧義,其歸一揆。【疏】三王訓、誥、誓、命、歌、貢、征、範類猶有八,獨言誥者,以別而言之,其類有八,文從要約,一誥兼焉。以此八事,皆有言以誥示,故總謂之誥。【穀梁傳·隱八年】誥誓不及五帝。【周禮·秋官】士師掌五戒,二曰誥,用之于會同。【文心雕龍】其在三代,事兼誥誓,誓以訓戒,誥以敷政。 又【正字通】古者上下有誥,秦廢古稱制詔。漢武元狩六年,初作誥,然不以命官。唐稱制不稱誥,宋始以誥命庶官,明命官用敕不用誥。三載考績,則用誥以褒美。洪武十七年奏定有封爵者給誥,如一品之制,二十六年定一品至五品皆授以誥命,六品至七品,皆授以敕命。 又鳥名。【揚子·方言】布穀,自關東西梁楚之閒謂之結誥。 又【集韻】姑沃切,音梏。亦告也。同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