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詔的意思
  • 拼音: zhào
  • 注音: ㄓㄠˋ
  • 部首筆劃:2
  • 總筆劃:7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(jié)構(gòu):左右結(jié)構(gòu)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兼會意
  • 筆順:捺折折撇豎折橫

基本解釋


(詔)
zhào ?ㄓㄠˋ
◎ 告訴,告誡:為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
◎ 帝王所發(fā)的文書命令:詔書詔令詔諭奉詔遺詔

詳細(xì)解釋

詳細(xì)字義

詔 zhào?
〈動(dòng)〉
(1) (會意兼形聲。從言從召,召亦聲。“”是言論,“”是召喚。本義:告知,告訴)
(2) 同本義 [tell;let know;inform]。先秦沒有此字,秦漢才出現(xiàn),多用于上告下
詔,告也。——《說文新附
負(fù)劍辟咡詔之,出入有詔于國。——《禮記·曲禮》
上詔書者。——蔡邕獨(dú)斷》。注:“詔,誥也。有三品。”
以詔后世。——《穆天子傳
于是上乃使使持節(jié)詔將軍。——《史記·絳侯周勃世家》
集謝莊少年之精技擊者而詔之曰。—— 清· 徐珂《清稗類鈔·戰(zhàn)事類》
(3) 又如:詔眾(告訴眾人);詔贊(告知和贊助)
(4) 教導(dǎo);告誡 [instruct;admonish]
夫?yàn)槿烁刚?必能詔其子。——《莊子·盜跖》
多分其教詔。——《呂氏春秋·審分》
(5) 又如:詔導(dǎo)(教導(dǎo));詔誨(告誡教導(dǎo));詔侑(勸告);詔志(教導(dǎo)立身養(yǎng)志);詔相(教導(dǎo)行大禮的言行)
(6) 皇帝下達(dá)命令 [give imperial edict]
詔使儒卿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優(yōu)詔獎(jiǎng)瑞。——《明史
詔賜撫臣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7) 又如:詔求(皇帝下令征求);詔征(皇帝下令征召);詔選(皇帝下令任命);詔用(皇帝下令任用)
(8) 征召 [recruit]
明詔期,前后農(nóng)夫,以時(shí)均修焉,…。——《管子
(9) 又如:詔期(征召的日期)
(10) 召見 [call in]
詔伊尹于 亳( bó)郊兮。——《后漢書·馮衍傳》
(11) 宣揚(yáng) [advocate; champion; propagate]
未可明詔大號。——龔自珍病梅館記
(12) 報(bào)告 [report]
按周禮諸職凡言詔者,皆下告上之辭。—— 朱駿聲《說文通訓(xùn)定聲
不以詔。——《禮記·檀弓》
雖詔于天子無北面。——《禮記·學(xué)記》
故禮有擯詔。——《禮記·禮器》
詔西皇使涉予。——《楚辭·離騷》
詞性變化

詔 zhào?
〈名〉
(1) 詔書,皇帝頒發(fā)的命令文告 [imperial edict]
上尊號王為秦皇。命為制,令為詔。——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(jì)》
非有詔不得上。——《戰(zhàn)國策·燕策》
詔即下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譚嗣同傳
捧詔慟哭。
出密詔示之。
(2) 又如:下詔(頒發(fā)詔書);詔板(即詔書);詔記(皇帝的手令);詔條(詔書中所列的條文);詔黃(以黃色紙書寫發(fā)布的詔令)
(3) 古代西南少數(shù)民族首領(lǐng)的稱號 [Zhao]
南詔蠻,本 烏蠻之別種也,姓 蒙氏。蠻謂王為“”,自言 哀牢之后。——《舊唐書
(4) 又如:詔家(古代少數(shù)民族首領(lǐng)的稱號)

漢語字典

[①][zhào]
[《廣韻》之少切,去笑,章。]
1”的繁體字。
(1)告知。
(2)教導(dǎo);告誡。
(3)皇帝下達(dá)命令。
(4)引申為被皇帝任命。
(5)詔書。
(6)言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若唯無詔,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。”成玄英疏:“詔,言也。”一說諫諍。陳鼓應(yīng)今注:“詔,崔譔本作'詻'(è),爭辯、諫諍之意。”
(7)輔助。
(8)征召;召集。
(9)引申為招致,導(dǎo)致。
(10)文體名。
(11)古代少數(shù)民族首領(lǐng)的稱號。
[②][shào]
[《字彙》市召切]
通“1”。“2”的繁體字。
承繼。

音韻參考

[平水韻]:去聲十八嘯
[粵 語]:ziu3
[閩南語]:chiau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詔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188第18
【廣韻】之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之笑切,??音照。【說文】吿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導(dǎo)也。【註】敎導(dǎo)之也。【又】勴也。【註】謂贊勉。【疏】敎導(dǎo),卽贊勉也。【韻會】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【註】吿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【註】告也,助也。【莊子·盜跖篇】爲(wèi)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【如淳註】敎也。 又【廣韻】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(dú)稱之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(jì)】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(wèi)制,令爲(wèi)詔。【前漢·周勃傳】軍中聞將軍之命,不聞天子詔。 又【廣韻】??也。【正韻】播吿之書也。【文心雕龍】漢命有三品,三曰詔書。詔,吿也。【釋名】詔書。詔,昭也。人暗不見事宜,則有所犯,以此示之,使昭然知所由也。【文中子·問易篇】程元曰:續(xù)書之有志,有詔,何謂也。文中子曰:志以成道,言以宣志,詔其見王者之志乎。 又待詔,官名。【前漢·公孫弘傳】待詔金馬門。【應(yīng)劭註】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,故曰待詔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明皇初置翰林待詔。 又蠻王曰詔。【唐書·南蠻傳】南詔本哀牢夷後,烏蠻別種也。渠帥有六,自號六詔,曰蒙巂詔、越析詔、浪穹詔、邆睒詔、施浪詔、蒙舍詔。 又【正韻】市召切,音紹。【禮·禮器】禮有??詔。【註】告道賔主者也。詔或爲(wèi)紹。 又【集韻】之遙切,照平聲。言誘也。 又【韻會】時(shí)饒切【正韻】時(shí)昭切,??音韶。【禮·禮器】詔侑武方。【註】詔侑或爲(wèi)韶囿,武當(dāng)爲(wèi)無,方猶常也。 又葉朱戍切,音注。【班固·東都賦】申舊章下明詔,命有司頒憲度。

字源字形

詔

詔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YVKG
  • 五筆98:YVKG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8BCF
  • 四角號碼:37762
  • 倉頡:IVSHR
  • GBK編碼:DAAF
  • 規(guī)范漢字編號:3799

最新歇后語

最新成語故事

更多>>
主站蜘蛛池模板: 石棉县| 昭觉县| 定南县| 长春市| 上饶县| 盘锦市| 吉林市| 东丽区| 偏关县| 甘肃省| 墨竹工卡县| 茂名市| 郸城县| 六安市| 望奎县| 醴陵市| 郁南县| 三门县| 本溪| 普兰店市| 丰宁| 洪雅县| 衡阳市| 东丰县| 大荔县| 中山市| 庆元县| 荔波县| 临沭县| 长海县| 商南县| 启东市| 喀喇| 长岛县| 抚宁县| 舞钢市| 灵武市| 正蓝旗| 裕民县| 东台市| 琼海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