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訴
(訴)
sù ? ㄙㄨˋ
◎ 敘述,傾吐:告訴。訴苦。訴愿。訴衷情。傾訴。
◎ 控告:訴訟。控訴。上訴。申訴。敗訴。撤訴。
英文翻譯
◎ 訴
appeal to inform tell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訴
訴、愬 sù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本義:告狀;控告)
(2) 同本義 [accuse;charge;complain]
訴,告也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
負孝公之周愬天子?!?a href="#">公羊傳·昭公三十一年》
必東愬于齊?!?a href="#">戰國策·齊策》
即連楮為巨幅,廣二丈,大書一“屈”字,以兩竿夾揭之,走訴行御史臺。——明· 高啟《書博雞者事》
(3) 又如:起訴;上訴;公訴;訴呈(訴狀);訴權(起訴和訴原的權利);訴辯(申訴并辯白);訴牒(訴狀);訴告(上訴;告狀)
(4) 告訴,說給人聽 [tell;relate;inform]
正遇延平二人,訴說前事。——《三國演義》
弦弦掩抑聲聲思,似訴平生不得志?!啤?白居易《琵琶行(并序)》
吾與并肩攜長,低低切切,何事不語?何情不訴?——林覺民《與妻書》
(5) 又如:訴怨(對人訴說怨憤之情);訴長道短(原原本本地向人訴說);訴事(陳訴事情);訴屈(申訴冤屈);訴言(訴說)
(6) 求,求助 [resort to]。如:訴諸武力
(7) 有事實根據地說人壞話。通“愬 [slander]
取貨于宣伯而訴公于 晉侯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
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孫——《論語·憲問》
漢語字典
[①][sù]
[《廣韻》桑故切,去暮,心。]
“訴1”的繁體字。
(1)告訴;訴說。
(2)引申為分辯,申辯。
(3)控告。
(4)讒害;毀謗。
(5)謂辭酒。
(6)求;求助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去聲七遇
[粵 語]:sou3
[閩南語]:soD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訴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188第18【唐韻】桑故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蘇故切,??音素。【說文】吿也?!居衿空撘?,吿訴冤枉也?!緩V韻】毀也?!咀髠鳌こ墒辍苦S犫訴公于晉侯。【註】譖也?!臼酚洝敼k傳】王有德義,故來告訴?!∮帧菊f文】或作??。亦作愬?!菊撜Z】膚受之愬?!驹]】愬己之冤也。【前漢·五行志】引作訴?!∮帧卷崟⊙a】通作遡?!緫饑摺啃o君跣行,告遡於魏。【註】遡愬同。 又【集韻】昌石切,音尺。亦毀也?! 菊f文】本作???!咀謴⊙a】譌作辨,非。辨字左從言作。又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