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諠
xuān ? ㄒㄩㄢˉ
◎ 同“喧”。
◎ 古同“諼”,欺詐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諠 xuān?
〈形〉
(1) 喧鬧 [noisy]
諠議朝廷,不避尊賤。——《南齊書·劉祥傳》
于是更置謹直者數百人,以防諠斗于街術。——《魏書·刑罰考》
(2) 又如:諠雜(喧嘩嘈雜);諠嘩(聲大而嘈雜);議(大聲而嘈雜地議論)
詞性變化
◎ 諠 xuān?
〈動〉
(1) 通“諼”。忘記 [forget]
諠,忘也,通作諼。——《集韻》
有斐君子,終不可諠兮。——《禮記·大學》引《詩》
猶諠已而遺形。——班固《幽通賦》
(2) 又如:諠草(忘憂草);諠己(忘我)
漢語字典
[①][xuān]
[《廣韻》況袁切,平元,曉。]
(1)聲音大而嘈雜。喧嚷;吵鬧。
(2)通“諼”。忘記。
(3)通“諼”。欺詐。
(4)通“咺”。顯赫貌。參見“諠赫”。
(5)通“萱”。
(6)通“宣”。參見“諠諭”。
(7)用同“歡”。參見“諠愉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況袁切,上平22元,xuān,山合三平元曉
[平水韻]:上平十三元
[粵 語]:hyun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諠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1169第30【唐韻】況袁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許元切,??音暄。與諼同。詐也。又忘也。詳後諼字註。 又【廣韻】譁也。【正韻】囂也。【史記·鼂錯傳】諸侯諠譁。【後漢·姚期傳】諠呼滿道。【晉書·惠羊皇后傳】百姓諠駭。【韻會】與喧同。【正字通】與吅咺讙嚾??通。當作〈言??〉。 又【集韻】【類篇】??火遠切,暄上聲。亦忘也。【班固·幽通賦】猶諠已而遺形。咺字原從口從??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