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zhèng]
[《廣韻》側迸切,去諍,莊。]
“諍1”的繁體字。
(1)直言規勸。
(2)通“靖”。細小。參見“諍人”。
(3)通“靜”。
[②][zhēng]
[《集韻》甾莖切,平耕,莊。]
“諍2”的繁體字。
(1)通“爭”。爭訟;爭論。
(2)通“爭”。爭奪;爭競。
(3)用同“睜”。瞪大著眼睛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側迸切,去44諍,zhèng,梗開二去耕莊
[平水韻]:去聲二十四敬
[粵 語]:zaang1zaang3zang3
[閩南語]:cheN3,cheng3,chiN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諍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1167第22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側迸切,爭去聲。【說文】止也。【韻會】謂止其失也。【正韻】諫諍,救正也。【前漢·王褒傳】諫諍卽見聽。【說苑·臣術篇】有能盡言于君,用則可生,不用則死,謂之諍。 又【列子·湯問篇】東北極有人,名曰諍人,長九寸。 又【集韻】通作爭。【孝經·諫諍章】天子有爭臣七人。 又【集韻】【韻會】甾莖切【正韻】甾耕切,??音爭。訟也。【後漢·劉聖公傳】平理諍訟。【晉書·王沈·釋時論】闒茸勇敢於饕諍。【註】葉平聲。
考證:〔【說苑·臣術】有能盡言于君。〕 謹照原書臣術下增篇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