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詔的意思
  • 拼音: zhào
  • 注音: ㄓㄠˋ
  • 部首筆劃:7
  • 總筆劃:12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
  • 筆順:捺橫橫橫豎折橫折撇豎折橫

基本解釋


zhào ? ㄓㄠˋ
◎ 見“”。

漢語字典

[①][zhào]
[《廣韻》之少切,去笑,章。]
1”的繁體字。
(1)告知。
(2)教導;告誡。
(3)皇帝下達命令。
(4)引申為被皇帝任命。
(5)詔書。
(6)言。《莊子·人間世》:“若唯無詔,王公必將乘人而鬭其捷。”成玄英疏:“詔,言也。”一說諫諍。陳鼓應今注:“詔,崔譔本作'詻'(è),爭辯、諫諍之意。”
(7)輔助。
(8)征召;召集。
(9)引申為招致,導致。
(10)文體名。
(11)古代少數(shù)民族首領的稱號。
[②][shào]
[《字彙》市召切]
通“1”。“2”的繁體字。
承繼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之少切,去35笑,zhào,效開三去宵A章
[平水韻]:去聲十八嘯
[粵 語]:ziu3ziu6
[閩南語]:chiau3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酉集上】【言字部】 詔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155第03
【廣韻】之少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之笑切,??音照。【說文】吿也。【爾雅·釋詁】導也。【註】敎導之也。【又】勴也。【註】謂贊勉。【疏】敎導,卽贊勉也。【韻會】詔者,上下通用之義。【左傳·成二年】欒伯曰:燮之詔也。書何力之有焉。【註】吿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大宰】以八柄詔王馭羣臣。【註】告也,助也。【莊子·盜跖篇】爲人父者,必能詔其子。【如淳註】敎也。 又【廣韻】上命也。秦漢以下,天子獨稱之。【史記·秦始皇紀】二十六年,秦幷天下,丞相王綰、御史大夫馮劫、廷尉李斯等,議命爲制,令爲詔。【前漢·周勃傳】軍中聞將軍之命,不聞天子詔。 又【廣韻】??也。【正韻】播吿之書也。【文心雕龍】漢命有三品,三曰詔書。詔,吿也。【釋名】詔書。詔,昭也。人暗不見事宜,則有所犯,以此示之,使昭然知所由也。【文中子·問易篇】程元曰:續(xù)書之有志,有詔,何謂也。文中子曰:志以成道,言以宣志,詔其見王者之志乎。 又待詔,官名。【前漢·公孫弘傳】待詔金馬門。【應劭註】諸以才伎召未有正官,故曰待詔。【唐書·百官志】明皇初置翰林待詔。 又蠻王曰詔。【唐書·南蠻傳】南詔本哀牢夷後,烏蠻別種也。渠帥有六,自號六詔,曰蒙巂詔、越析詔、浪穹詔、邆睒詔、施浪詔、蒙舍詔。 又【正韻】市召切,音紹。【禮·禮器】禮有??詔。【註】告道賔主者也。詔或爲紹。 又【集韻】之遙切,照平聲。言誘也。 又【韻會】時饒切【正韻】時昭切,??音韶。【禮·禮器】詔侑武方。【註】詔侑或爲韶囿,武當爲無,方猶常也。 又葉朱戍切,音注。【班固·東都賦】申舊章下明詔,命有司頒憲度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詔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YVKG
  • 五筆98:YVKG
  • 五行:金
  • UniCode:U+8A54
  • 四角號碼:07662
  • 倉頡:YRSHR
  • GBK編碼:D474
  • 規(guī)范漢字編號:
主站蜘蛛池模板: 舞阳县| 大庆市| 万山特区| 会东县| 深州市| 东阿县| 海林市| 双流县| 阜新| 沾化县| 彭州市| 平凉市| 广宗县| 林西县| 来宾市| 仁布县| 贺兰县| 灵武市| 柳州市| 华蓥市| 青神县| 清新县| 武冈市| 贵溪市| 安徽省| 扎鲁特旗| 阳城县| 柯坪县| 洪雅县| 岱山县| 乌海市| 元谋县| 铜川市| 新巴尔虎右旗| 土默特右旗| 灌云县| 体育| 临澧县| 萝北县| 克拉玛依市| 石嘴山市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