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觱
bì ? ㄅㄧˋ
◎ 〔觱篥〕古代管樂器,形似喇叭,用竹做管,用蘆葦做嘴,亦作“觱栗”。
◎ 〔觱發〕風寒冷。
漢語字典
[①][bì]
[《廣韻》卑吉切,入質,幫。]
[《廣韻》王勿切,入物,云。]
(1)見“觱篥”。
(2)通“滭”。參見“觱沸”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卑吉切,入5質,bi,臻開三入眞A幫
[平水韻]:入聲四質
[粵 語]:bit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酉集上】【角字部】 觱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1144第08【唐韻】畢吉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壁吉切,??音必。【說文】羌人所吹角屠觱,以驚馬也?!拘煸弧拷裰v栗,其聲然也。俗作篳篥?!∮钟v發,風寒也。【詩·豳風】一之日觱發。【說文】作滭冹。 又觱沸,泉湧出貌?!驹姟ば⊙拧坑v沸檻泉?!居衿炕蜃鳒??!∮帧緩V韻】【集韻】??王勿切,音?。亦羌人吹角?! 菊f文】本作??。【六書正譌】吹皆角音,故從角。??,古誖字,諧聲。然今時惟知觱矣?!墩f文》冹,一之日?冹。
考證:〔【詩·豳風】一之日觱發。【說文】作畢發?!场≈斦赵漠叞l改滭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