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裾
jū ? ㄐㄩˉ
◎ 衣服的大襟。
◎ 衣服的前后部分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裾 jū?
〈名〉
(1) 衣服的前后襟 [full front and back of a Chinese jacket or gown]
裾,衣袌也。從衣,居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裾,衣之前襟也。今蘇俗曰大襟。——《說文通訓定聲》
楚莊王裾衣博袍。——《淮南子·齊俗》
(2) 衣服的后襟 [tail of a robe]。如:裾裾(衣服華麗的樣子)
(3) 古通“倨”。傲慢 [arrogant]
彼浩裾自順,不可以教下。——《晏子春秋·外篇》
其流也埤下,裾拘必循其理,似義。——《荀子·宥坐》
[趙禹]為人廉裾。——《漢書·趙禹傳》。 顏師古注:“裙亦傲也。”
漢語字典
[①][jū]
[《廣韻》九魚切,平魚,見。]
(1)衣服的前后襟。亦泛指衣服的前后部分。
(2)帽子周圍下垂的幕冪。
(3)衣服寬大。
(4)見“裾裾”。
[②][jù]
[《集韻》居御切,去御,見。]
(1)通“倨”。傲慢。
(2)通“據”。依據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九魚切,上平9魚,jū,遇開三平魚見
[平水韻]:上平六魚
[粵 語]:geoi1
[閩南語]:k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裾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119第21【唐韻】九魚切【韻會】斤於切,??音居。【爾雅·釋器】衱謂之裾。【郭註】衣後裾也。【釋名】裾,倨也。倨倨然直,亦言在後常見踞也。【孔叢子·儒服】子高衣長裾,振襃袖,方屐麄翣見平原君。 又【說文】衣袍也。 又【玉篇】被也。 又【集韻】求於切,音渠。義同。 又居御切,與倨通。【前漢·趙禹傳】禹爲人廉裾。【師古註】裾,亦傲也。 又【前漢·司馬相如傳】低卭夭矯裾以驕驁兮。【張揖註】裾,直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