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衿
jīn ? ㄐㄧㄣˉ
◎ 古代服裝下連到前襟的衣領:青衿(代稱秀才)。
◎ 系衣裳的帶子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衿 jī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衣,今聲。本義:古代衣服的交領)
(2) 同本義 [the lapel of coat]
泣下沾衿。——《漢書·李廣蘇建傳》
落衿袖間。——《聊齋志異·促織》
(3) 又如:青衿(青領);衿喉(衣領和咽喉。比喻險要之地);衿褵(衿襘。施衿結褵。古代女子出嫁時,由母親將佩巾系上女兒領衿的一種禮節)
(4) 衣下兩旁掩裳際處 [the front of a Chinese gown]。如:衿帶(衣帶。比喻形勢險要之地);衿肘(衣襟與袖子);衿袖(衿與袖相連,用以比喻親密的友誼)
(5) 胸懷 [breast]。如:衿曲(心懷,衷曲);衿抱(懷抱);衿契(情意相投的朋友)
(6) 專指古代讀書人穿的衣服 [gown]
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——《詩·鄭風》。毛傳:“青衿,青領也,學子之所服。”
(7) 秀才 [scholar]
合城紳衿都來吊唁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詞性變化
◎ 衿 jīn?
〈動〉
(1) 結上帶子,以帶束衣 [lace]
皆衿甲面縛。——《左傳》
(2) 又如:衿甲(穿著盔甲)
漢語字典
[①][jīn]
[《廣韻》居吟切,平侵,見。]
亦作“紟1”。
(1)古代衣服的交領。《詩·鄭風·子衿》: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。”毛傳:“青衿,青領也。學子之所服。”北齊顏之推《顏氏家訓·書證》:“按:古者,斜領下連於衿,故謂領爲衿。”青衿為學子所服,故沿稱秀才為“青衿”,亦省稱“衿”。
(2)衣的前幅,衣襟。
(3)衣下兩旁掩裳際處。
(4)胸懷,心懷。
(5)衣上代紐扣的帶子。
(6)星名。
[②][jìn]
[《集韻》巨禁切,去沁,羣。]
結住,帶上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侵部見母,k?m
[廣 韻]:居吟切,下平21侵,jīn,深開三平侵B見
[平水韻]:下平十二侵
[粵 語]:gam1kam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下】【衣字部】 衿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1113第05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居吟切,音今。【爾雅】衿謂之袸。【註】衣小帶也。 又【揚子·方言】衿謂之交。【註】衣交領也。【詩·鄭風】靑靑子衿。【傳】靑衿,靑領也。 又【類篇】渠金切,音琴。其淹切,音箝。義??同。 又【玉篇】巨禁切,音妗。【禮·內則】衿纓、綦屨。【註】衿猶結也。【儀禮·士昏禮】母施衿結帨。 又【前漢·揚雄傳】衿芰茄之緣衣兮。【註】衿,帶也。 又【通志·六書略】與襟同。 【韻會】作紟。
考證:〔【說文】衿謂之袸。〕 謹照原書說文改爾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