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蠋
zhú ? ㄓㄨˊ
◎ 蝴蝶、蛾等昆蟲的幼蟲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蠋 zhú?
〈名〉
(1) 即毛蟲。蝴蝶或蛾子的伸長狀幼蟲。色青,形似蠶,大如手指[caterpillar;larva of a butterfly or moth]
奔蜂不能化藿蠋,越雞不能伏鵠卵?!?a href="/r_ci_847fe2bf7887c9d0a0be8ba8f6e21d9f/" target="_blank">莊子》。成玄英疏:“蠋者,豆中大青蟲”
(2) 又如:蠋繡(蠋蟲蝕木而成的錯雜紋理,謂其有如刺繡,故稱)
漢語字典
[①][zhú]
[《廣韻》之欲切,入燭,章。]
鱗翅目昆蟲的幼蟲。色青,形似蠶,大如手指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屋部禪三母,zjiok
[廣 韻]:之欲切,入3燭,zhu,通開三入鍾章
[平水韻]:入聲二沃
[粵 語]:zuk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中】【蟲字部】 蠋; 康熙筆畫:19; 頁碼:頁1100第08【唐韻】直錄切【集韻】廚玉切,??音躅。躑蠋,蟲名也。【爾雅·釋蟲】蚅,烏蠋。【註】大蟲如指,似蠶?!驹姟め亠L】蜎蜎者蠋?!厩f子·庚桑楚】奔蜂不能化藿蠋?!驹]】蠋,豆藿中大靑蟲也?!∮秩嗣??!緫饑摺款仾?,《春秋後語》作王蠋?!∮帧炯崱砍哂袂校魮??!卷崟渴庥袂校魧?。義??同?!∮帧炯崱恐煊校魻T。蝝蠋?!∮帧对姟吠浲浾呦?,《唐韻》古音讀汝,葉下野韻。 通作蜀?!驹娫b】蜀本從蟲,又加蟲,俗字也。 或作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