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蝠 fú?
〈名〉
(1) 蝙蝠 [bat]
蝙蝠,服翼也。從蟲,畐聲。——《說文》
蝙蝠伏匿,故夜食。——《孝經·援神契》。按,形絕類鼠,肉翅與足相連,夜捉蚊蚋食之,俗言老鼠所化也。
燕避戊巳,蝠伏庚申。——《續博物志》
(2) 泛指所有屬于翼手目的許多種哺乳動物,尤指哺乳類中唯一真正能飛的動物
(3) 通“蝮”( fù)。毒蛇,通稱蝮蛇,多居濕地 [Pallas pitviper]
蝠蛇其心,縱毒不辜?!?a href="/r_ci_b77c9fa8a4d180deddbadcc0338feab7/" target="_blank">后漢書·崔琦傳》
漢語字典
[①][fú]
[《廣韻》方六切,入屋,非。]
(1)見“蝙蝠”。
(2)用同“蝮”。參見“蝠蛇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方六切,入1屋,fu,通開三入東幫
[平水韻]:入聲一屋
[粵 語]:fuk1
[閩南語]:hok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中】【蟲字部】 蝠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1090第05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方六切,音福?!緺栄拧め岠B】蝙蝠,服翼。詳蝙字註?!∮峙c蝮通。【後漢·崔琦傳·外戚箴】蝠蛇其心,縱毒不辜?!驹]】卽蝎蝠也?!∮帧咎祈嵐乓簟糠侥小!娟愃纪酢を鹳x】吁何姦氣,生茲蝙蝠。形殊性詭,每變常式。行不由足,飛不假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