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蝙
biān ? ㄅㄧㄢˉ
◎ 〔蝙蝠〕哺乳動物,頭和身體的樣子像老鼠。前后肢都有薄膜和身體連著,夜間在空中飛,捕食蚊蛾等。
漢語字典
[①][biān]
[《廣韻》布玄切,平先,幫。]
(1)見“蝙蝠”。
(2)見“蝙獺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布玄切,下平1先,biān,山開四平先幫
[粵 語]:bin1bin2pin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中】【蟲字部】 蝙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1089第16【唐韻】布??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??眠切,??音邊。【說文】蝙蝠也。【爾雅·釋鳥】蝙蝠,服翼。【註】齊人呼爲蟙?,或謂之仙鼠。【揚子·方言】自關(guān)而東,蝙蝠謂之服翼,或謂之飛鼠,或謂之老鼠,或謂之??鼠。【李白詩序】荊州淸溪有乳穴,穴中玉泉交流,有蝙蝠千歲,體白如銀。【焦氏·易林】蝙蝠夜藏,不敢晝行。【韓愈詩】山石犖確行徑微,黃昬到寺蝙蝠飛。 又【集韻】蒲眠切,音胼。【類篇】魚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