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虢
guó ?ㄍㄨㄛˊ
◎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:東虢(在今河南省鄭州市西北)。西虢(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,后遷到今河南省陜縣東南)。
◎ 姓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虢 guó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虎,寽( lǚ)聲。本義:虎所抓畫之跡)
(2) 同本義 [clawed print]
虢,虎所攫畫明文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(3) 周代國名。有東、西、南、北四虢 [Guo state]
(4) 東虢。周文王弟虢叔所封之地,在今河南省滎陽,公元前767年為鄭所滅
(5) 西虢,周文王弟虢仲的封地,在今陜西省寶雞縣東,公元前665年為秦所滅
(6) 南虢,周平王東遷,西虢徙于上陽,稱南虢,春秋時滅于晉
(7) 北虢。虢仲后代的封地,在今山西省平陸縣
諺所謂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”者,其虞虢之謂也。——《左傳·僖公五年》
(8) 唐代州名 [Guo prefecture]。地在今河南省靈寶縣
詞性變化
◎ 虢 guó?
〈形〉
猛烈;暴烈 [violent]
設以虢猛絕倫之將,而遇快槍精炮,不能不殞于飛鉛之下。——清· 薛福成《槍炮說》
漢語字典
[①][guó]
[《廣韻》古伯切,入陌,見。]
“郭2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古國名。西周文王弟虢仲之封地,故城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者,是為西虢。虢叔之封地,在今河南省成皋縣虢亭者,是為東虢。平王東遷,西虢徙上陽,地在今河南省陜縣東南,稱南虢。西虢遷徙后,其支族留居原封地者,稱小虢。此外,虢仲有別支,地居于今山西省平陸縣大陽之南、濱河之北者,稱北虢。史稱“晉假道于虞以伐虢”者,即指此。
(2)姓。虢叔、虢仲之后,以國為姓。后亦改作“郭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古伯切,入20陌,guo,梗合二入庚見
[平水韻]:入聲十一陌
[粵 語]:gwik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中】【虍字部】 虢; 康熙筆畫:15; 頁碼:頁1075第17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伯切【集韻】郭獲切,??音??。【說文】虎所攫畫明文也。 又國名。【廣韻】周封虢仲于西虢,秦屬三川郡,唐武德中爲虢州。【左傳·隱元年】虢叔。【註】虢國,今滎陽縣。應劭曰:今虢亭是也。又【昭七年】齊侯次于虢。【註】虢,燕境。 又姓。【左傳】晉大夫虢射。【高誘·戰國策註】虢卽古郭氏。 【六書正譌】俗作??,非。??字原從虎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