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慮
(慮)
lǜ ? ㄌㄩˋ
◎ 思考:考慮。思慮。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。
◎ 擔憂:顧慮。憂慮。不足為慮。
英文翻譯
◎ 慮
consider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慮
慮 lǜ?
〈動〉
(1) (形聲。從思,虍( hū)聲。本義:思慮,謀劃)
(2) 同本義 [consider reflect on;think over]
慮,謀思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非士無與慮國。——《墨子·親士》
弗慮弗圖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雨無止》
禮之中焉,能思索謂之能慮。——《荀子·禮論》
臣聞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;愚者千慮,必有一得。——《史記·淮陰侯列傳》
深謀遠慮。——漢· 賈誼《過秦論》
足下更慮之。——《戰國策·燕策》
(3) 又如:考慮(思索問題,以便做出決定);慮盡(謀劃窮盡);慮佚(思慮放蕩失當);慮事多暗(考慮事情不明);慮思(思慮,考慮);慮計(思慮籌劃)
(4) 用繩結綴 [knot]
今子有五石之瓠,何不慮以為大樽,而浮于江湖。——《莊子·逍遙游》
(5) 憂慮 [worry]
慮人逼取。——清· 袁枚《黃生借書說》
將軍勿慮。——《資治通鑒》
慮患之具。——蘇軾《教戰守》
慮戚吾心。——清· 袁枚《祭妹文》
(6) 又如:不足為慮;慮恐(憂慮);慮難(憂慮災難);慮患(憂慮禍患);慮憶(憂慮,掛念)
(7) 審察,訊察 [try]
大理寺掌折獄詳刑,凡罪系者五日一慮。——《唐書·百官志》
(8) 又如:慮免(訊察赦免);慮問(對囚犯進行審問);慮囚(訊察記錄囚犯的罪狀)
詞性變化
◎ 慮
慮 lǜ?
〈名〉
思想;意念 [idea;thought]
此皆良實,志慮忠純。——諸葛亮《出師表》
衡于慮。——《孟子·告子下》
漢語字典
[①][bù]
[《廣韻》分勿切,入物,非。]
(1)無,沒有。
(2)非,不是。
(3)不到,未。
(4)副詞。表否定。
(5)副詞。表禁止。勿,不要。
(6)副詞。單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
(7)副詞。方言。用在句末表示疑問,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。
(8)副詞。用在動補結構中間,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。
(9)副詞。“不”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名詞,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。
(10)副詞。跟“便”“就”搭用,表示選擇。
(11)副詞。方言。不用;不要(限用于某些套語)。
(12)助詞。無義。用以足句或加強語氣。
(13)助詞。無義。表示反問語氣。
(14)通“丕”。大。
[②][fǒu]
[《廣韻》方久切,上有,非。]
同“否1”。
[③][fōu]
[《廣韻》甫鳩切,平尤,非。]
姓。漢有不疑。見《後漢書·皇甫規傳》。
[④][fū]
[《集韻》風無切,平虞,非。]
花蒂。
[⑤][pǐ]
[《韻補》補美切,上紙]
通“否2”。
(1)邪僻。
(2)鄙,不敬重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之部幫母,p?
[廣 韻]:甫鳩切,下平18尤,fōu,流開三平尤幫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·入聲五物
[唐 音]:*bi?t,bi?t
[國 語]:bù,fǒu,fōu
[粵 語]:bat1fau2
[閩南語]:hm7,put4,m3,m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