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蘘
ráng ? ㄖㄤˊ
◎ 〔蘘荷〕多年生草本植物,根莖圓柱形,葉互生,橢圓狀披針形。莖與葉可制纖維,根入藥。
漢語字典
[①][ráng]
[《廣韻》汝湯切,平陽,日。]
(1)見“蘘荷”。
(2)通“穰”。稿稈。參見“蘘草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汝陽切,下平10陽,ráng,宕開三平陽日
[粵 語]:joe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蘘; 康熙筆畫:23; 頁碼:頁1069第09〔古文〕??【唐韻】汝陽切,音穰?!菊f文】蘘荷也,一名葍蒩?!颈静菰]】今人呼赤者爲蘘荷,白者爲覆苴,蓋食以赤者爲勝,入藥以白者爲良,同一種耳?!舅抉R相如·上林賦】茈薑蘘荷。【急就篇註】蘘荷,莖葉似薑,其根香而脃,可以爲菹,又治蠱毒。【柳宗元·詩註】蘘荷性好隂,在木下生者尤美,故《潘岳·閒居賦》曰:蘘荷依隂。 又【集韻】思將切。同葙。奴當切。同蘘。互詳葙、蘘字註。
考證:〔【司馬相如·子虛賦】茈薑蘘荷?!场≈斦赵淖犹撡x改上林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