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lán]
[《廣韻》魯甘切,平談,來。]
“藍1”的繁體字。
(1)植物名。有多種。如蓼藍、松藍、木藍、馬藍等,葉可制藍色染料。此外,如甘藍、擘藍、芥藍等,雖為蔬菜,因葉作藍綠色,故亦以“藍”稱。
(2)顏色的一種。像晴天天空的顏色。
(3)濫,不加節制。
(4)用同“婪”。古稱行酒一巡。參見“藍尾酒”。
(5)佛寺。梵語伽藍的簡稱。
(6)通“襤”。參見“藍縷”。
(7)姓。明代有藍玉,見《明史》本傳。
[②][lan˙]
“藍2”的繁體字。
苤藍。甘藍的一種。是普通蔬菜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談部來母,lam
[廣 韻]:魯甘切,下平23談,lán,咸開一平談來
[平水韻]:下平十三覃
[粵 語]:laam4
[閩南語]:lam5,na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藍; 康熙筆畫:20; 頁碼:頁1064第16【唐韻】魯甘切,音籃。染靑草也。【詩·小雅】終朝采藍。【周禮·地官·掌染草註】染草藍、蒨,象斗之屬。【通志】藍三種:蓼藍染綠,大藍如芥染碧,槐藍如槐染靑。三藍皆可作澱,色成勝母,故曰靑出於藍而靑於藍。 又【古今注】燕支,中國人謂之紅藍。 又【說文】瓜苴也。 又【酉陽雜俎】藍蛇,首有毒,尾能解毒,南人以首合藥,謂之藍藥。 又鳥名。【爾雅·釋鳥】秋鳸,竊藍。【註】竊藍,靑色。 又濫也。【大戴禮】文王官人,藍之以樂,以觀其不寧。 又地名。【晉語】三卿宴于藍臺。 又山名。【水經注】新河出令支縣之藍山。 又水名。【杜甫詩】藍水遠從千?落。 又【綱目集覽】伽藍,梵語,猶中華言衆園。 又姓。【通志·氏族略】戰國時中山大夫藍諸。 又通襤。【傅??詩】整此藍縷衣。
考證:〔又鑑也。〕 謹照大戴禮註鑑改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