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dàng]
[《廣韻》徒朗切,上蕩,定。]
“偒1”的今字。“蕩1”的繁體字。亦作“蘯1”。“1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搖動;擺動。
(2)引申為動搖。
(3)震蕩;激蕩。
(4)引申為萌動。
(5)流,排泄。
(6)洗滌。
(7)蕩滌;清除。
(8)毀壞;破壞。
(9)恣縱;放蕩不羈。
(10)誘惑;迷惑。
(11)平坦。
(12)引申為平等。
(13)廣大。
(14)引申為渺茫。
(15)寬恕。
(16)閑逛。
(17)沖撞;沖殺;觸碰。
(18)淺水湖;沼澤。
(19)心悸。一種心動加速的癥狀。
(20)同“簜”。大竹。
(21)姓。春秋宋有蕩澤。見《左傳·成公十五年》。
[②][tàng]
[《廣韻》他浪切,去宕,透。]
“蕩2”的繁體字。亦作“蘯2”。通“趟3”。
量詞。
[③][tāng]
[《集韻》他郎切,平唐,透。]
“蕩3”的繁體字。亦作“蘯3”。
古水名。即今之湯水,在河南省湯陰縣北境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陽部定母,dang
[廣 韻]:徒朗切,上37蕩,dàng,宕開一上唐定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二養·去聲二十三漾
[粵 語]:dong6
[閩南語]:tong7,thang7,thong7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蕩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1058第42【唐韻】徒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待朗切,??音盪。大也。【論語】蕩蕩乎民無能名焉。 又【釋名】蕩,排盪去穢垢也。【禮·昏義】蕩天下之隂事。 又【禮·月令】仲冬諸生蕩。【註】蕩謂物動萌芽也。 又【書·畢命】以蕩陵德。【傳】放蕩也。 又【書·盤庚】今我民用,蕩析離居。【註】播蕩也。 又【詩·大雅】蕩蕩上帝。【傳】蕩蕩,法度廢壞貌。 又姓。【春秋·僖二十五年註】宋桓公生子蕩,後以蕩爲氏。 又他浪切,音儻。義同。 又底朗切,音黨。【周禮·地官·稻人】以溝蕩水。【註】謂以溝行水也。 又【前漢·揚雄傳】雄爲人??易佚蕩。【註】佚蕩,緩也。 又他郞切,音湯。地名。【史記·魯仲連傳】止于蕩隂不進。【註】河內有蕩隂縣。 又水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蕩水東至內黃澤。 又坦朗切。平易也。【詩·齊風】魯道有蕩。徐邈讀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