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蕞
zuì ? ㄗㄨㄟˋ
◎ 古代演習朝會禮儀時捆扎茅草立放著用來標志位次,引申為叢聚的樣子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蕞 zuì?
〈名〉
戰國時秦地 [an ancient place name]。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北
蕞,地名。在秦,一曰在 新豐。——《集韻》
詞性變化
◎ 蕞 zuì?
〈形〉
(1) 小的 [small]
蕞,小貌。——《廣韻》
夫以蕞爾之驅,攻之者非一涂。——嵇康《養生論》
(2) 又如:蕞爾小邦(形容地域極小的國家);蕞眇(短小,矮小)
漢語字典
[①][zuì]
[《廣韻》才外切,去泰,從。]
(1)小貌。參見“蕞爾”。
(2)叢聚貌。參見“蕞芮”。
[②][jué]
[《集韻》租悅切,入薛,精。]
通“蕝1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才外切,去14泰,zuì,蟹合一去泰從
[粵 語]:zeoi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蕞; 康熙筆畫:18; 頁碼:頁1058第15【唐韻】才外切【集韻】徂外切,??音??。【說文】小貌。【左傳·昭七年】蕞爾國。【左思·魏都賦】宵歌蕞陋。 又【潘岳·西征賦】蕞芮于城隅者,百不處一。【註】聚貌。 又【集韻】祖外切,音最。地名,在新豐。 又通蕝。詳蕝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