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蓼的意思
  • 拼音: liǎo
  • 注音: ㄌㄧㄠˇ ㄌㄩˋ
  • 部首筆劃:3
  • 總筆劃:14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上下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橫豎豎折捺橫折捺橫撇捺撇撇撇

基本解釋


liǎo ? ㄌㄧㄠˇ
◎ 一年生草本植物,葉披針形,花小,白色或淺紅色,果實卵形、扁平,生長在水邊或水中。莖葉味辛辣,可用以調味。全草入藥。亦稱“水蓼”。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liǎo?
〈名〉
(1) 蓼屬植物的泛稱 [knot-weed]。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,花小,白色或淺紅色,生長在水邊或水中。葉味辛,可用以調味
(2) 春秋古國名 [Liao state]
(3) 在今河南省唐河縣西南
(4) 今河南省固始縣東北有蓼城岡,即古蓼國之地
(5) 古縣名 [Liao county]。南朝梁置。在今河南省固始縣
(6) 姓
基本詞義
lù?
〈形〉
(1) 形容植物高大 [(of plants) tall]
蓼蓼者莪?!?a href="#">詩·小雅·蓼蕭》
(2) 又如:蓼蓼(長大的樣子);蓼蕭(指君王恩澤及于四海)
(3) 另見 liǎo?

漢語字典

[①][liǎo]
[《廣韻》盧鳥切,上篠,來。]
(1)植物名。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。有水蓼、紅蓼、刺蓼等。味辛,又名辛菜,可作調味用。
(2)比喻辛苦。
(3)見“蓼擾”。
(4)春秋古國名。在今河南省唐河縣西南。
(5)春秋古國名。今河南省固始縣東北有蓼城岡,即古蓼國之地。
(6)古縣名。南朝梁置。在今河南省固始縣。見清顧祖禹《讀史方輿紀要·河南五·汝寧府》。
(7)姓。見《通志·氏族二》。
[②][lù]
[《廣韻》力竹切,入屋,來。]
長大貌。
[③][lǎo]
[《集韻》魯晧切,上晧,來。]
見“2蓼”。
[④][liǔ]
[《集韻》力九切,上有,來。]
見“糾蓼”。

音韻參考

[上古音]:幽部來母,lyu
[廣 韻]:盧鳥切,上29篠,liǎo,效開四上蕭來
[平水韻]:上聲十七筱·入聲一屋
[粵 語]:liu5luk6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蓼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1053第02
【唐韻】盧鳥切【韻會】朗鳥切,??音了?!菊f文】辛菜。【詩·周頌】予又集于蓼。【本草·釋名】蓼類性皆飛揚,故字從翏,高飛貌?!∮謬!咀髠鳌の奈迥辍砍盂茰甾ぁ!驹]】蓼國,今安豐蓼縣?!∮炙??!舅涀ⅰ哭に鱿迳睫す?。 又亭名?!舅涀ⅰ空乃畺|南過蓼亭?!∮中??!緷摲蛘摗寇燹そ耘V陶之後也?!∮帧炯崱眶旔┣?,音老。摎蓼,搜索也?!緩埡狻の骶┵x】摎蓼浶浪?!∮帧咎祈崱苛χ袂?,音六。【詩·小雅】蓼蓼者莪?!緜鳌哭まぃL大貌?!∮帧厩皾h·司馬相如傳註】力糾切,音鏐。糾蓼,相引也。【大人賦】糾蓼叫奡。又【通鑑】蓼侯孔臧。【史炤·釋文】蓼音六?!竞≡弧俊蛾懙旅鳌そ浀溽屛摹忿ひ袅?,未嘗有六音,史炤誤?! 居衿坑肿??。【佩觿集】俗作蓼。蓼字下從??作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金文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蓼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ANWE
  • 五筆98:ANWE
  • 五行:木
  • UniCode:U+84FC
  • 四角號碼:44202
  • 倉頡:TSMH
  • GBK編碼:DEA4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5658
主站蜘蛛池模板: 阳原县| 漯河市| 简阳市| 通辽市| 龙里县| 绥芬河市| 嘉善县| 城口县| 府谷县| 怀柔区| 克什克腾旗| 炉霍县| 凯里市| 保山市| 嵩明县| 自贡市| 天等县| 龙陵县| 汝南县| 肥城市| 洛阳市| 厦门市| 肇东市| 新河县| 新竹市| 东光县| 河北区| 田阳县| 嘉黎县| 长岛县| 乌拉特前旗| 连南| 体育| 天全县| 潢川县| 石楼县| 伊宁县| 璧山县| 嘉善县| 九龙坡区| 怀远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