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蒐
sōu ? ㄙㄡˉ
◎ 同“搜”。
◎ 即“茜草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蒐 sōu?
〈名〉
(會意。從艸,從鬼。本指茜草,古人以為人血所生,可以染絳,故從血。本義:茜草) 同本義 [madder]
(厘山)其陽多玉,其陰多蒐。——《山海經》
詞性變化
◎ 蒐 sōu?
〈動〉
(1) 春天打獵,一說秋天打獵 [hunt in spring or autumn]
故春蒐,夏苗,秋狝,冬狩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
秋,蒐于紅。——《谷梁傳·昭公八年》
遂以蒐田。——《周禮·大司馬》。注:“春田為蒐。”
(2) 又如:蒐田(春天田獵);蒐狩(春獵為蒐,冬獵為狩);蒐苗(春獵為蒐,夏獵為苗。泛指狩獵);蒐畋(狩獵);蒐狝(春獵與秋獵。亦泛指狩獵);蒐獵(狩獵)
(3) 閱兵,檢閱 [review troops]
蒐乘補卒,秣馬利兵。——《左傳·成公十六年》
(4) 又如:蒐閱(檢閱);蒐乘(檢閱兵車)
(5) 隱蔽 [conceal]
服讒蒐慝,以誣盛德。——《左傳·文公十八年》
(6) 聚集 [gather]。如:蒐索(搜求);蒐裒(聚集);蒐補(搜集填補);蒐羅(搜集網羅)
(7) 操練 [drain]。如:蒐練(操練兵馬);蒐獵(田獵習武)
(8) 通“搜”。求索,尋找 [search]
故春蒐夏苗,秋蒐冬狩,皆于農隙以講事也。——《左傳·隱公五年》。杜預注:蒐,索擇不孕者。
春曰苗,秋曰蒐。——《公羊傳·恒公四年》
秋謂之蒐何蒐?索肥者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田獵》
于是講八代之禮,蒐三王之樂。——《文選·陸機·辯亡論上》
(9) 又如:蒐采(搜集);蒐括(搜集);蒐索(仔細尋找);蒐討(尋究探討);蒐閱(搜羅考核);蒐獵(搜求;獵取)
漢語字典
[①][sōu]
[《廣韻》所鳩切,平尤,生。]
(1)草名。即茜草。
(2)打獵。特指春獵。《左傳·定公四年》:“取於有閻之土以共王職,取於相土之東都以會王之東蒐。”《史記·楚世家》:“周武王有盟津之誓,成王有岐陽之蒐。”唐韓愈《石鼓歌》:“蒐于岐陽騁雄俊,萬里禽獸皆遮羅。”郭沫若《集外·蒐苗的檢閱》:“而在受了教練了以后還要舉行大規模的田獵,春天的叫著蒐,夏天的叫著苗,秋天的叫著獮,冬天的叫著狩。”一說秋獵為蒐。
(3)檢閱;閱兵。
(4)聚集。
(5)隱蔽。參見“蒐慝”。
(6)因茅蒐可以染絳,故以蒐代紫紅色。
(7)同“搜”。求索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所鳩切,下平18尤,shōu,流開三平尤生
[平水韻]:下平十一尤
[粵 語]:sau1
[閩南語]:soD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蒐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1047第71【唐韻】所鳩切,音搜。【說文】茅蒐也。【徐曰】今人謂蒐爲地血,食之補血,故從鬼。【周禮·地官】掌染草。【釋文】茅蒐,蒨也。【山海經註】蒐,一名茜。 又【爾雅·釋詁】蒐,聚也。【註】春獵爲蒐。蒐者,以其聚人衆也。【左傳·隱五年】春蒐夏苗。【註】蒐,擇取不孕者。 又隱也。【左傳·文十八年】服讒蒐慝。 又【穆天子傳】巨蒐之人??奴,乃獻白鵠之血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】掌染草。【註】茅蒐,蒨也。〕 謹照原文註改釋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