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葶
tíng ? ㄊㄧㄥˊ
◎ 〔葶藶〕一年生草本植物,果實(shí)橢圓形。種子黑褐色,可入藥,稱(chēng)“葶藶子”。
漢語(yǔ)字典
[①][tíng]
[《廣韻》特丁切,平青,定。]
(1)見(jiàn)“葶藶”。
(2)花葶。由植物的地下部分抽出的無(wú)葉花莖。
[②][dǐng]
[《廣韻》都挺切,上迥,端。]
毒草名用字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特丁切,下平15青,tíng,梗開(kāi)四平青定
[平水韻]:下平九青
[粵 語(yǔ)]:ting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葶; 康熙筆畫(huà):15; 頁(yè)碼:頁(yè)1046第21【唐韻】特丁切,音亭?!緺栄拧め尣荨渴s,葶藶。【註】實(shí)葉皆似芥,一名大室,一名丁歷?!疚骶╇s記】葶藶死於盛夏?!∮帧緩V韻】都挺切,音頂。毒草?!旧胶=?jīng)】熊耳山有草,狀如蘇而赤華,名葶?,可以毒魚(yú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