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菞
lí ? ㄌㄧˊ
◎ 古同“黎”。
◎ 古同“莉”。
◎ 姓。
漢語字典
[①][lí]
[《廣韻》郎奚切,平齊,來。]
亦作“菞1”。
(1)眾,眾多。
(2)黎民,民眾。
(3)黑色。后作“黧”。
(4)遲緩,緩慢。
(5)比及,及至。參見“黎明”。
(6)古高辛氏、顓頊氏的火官。即火神,亦謂陰官。
(7)通“藜”。
(8)通“梨”。
(9)通“犂”。參見“黎然”。
(10)古國名。在今山西省長治縣境。
(11)古地名。黎陽的簡稱。漢置縣,屬魏郡。
(12)中國少數民族名。多居于海南省。
(13)指黎母山。
(14)姓。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菞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038第17【集韻】良脂切,音黎。地名。【穆天子傳】讀書于菞丘。 又通黎。【前漢·匈奴傳】菞庶無干戈之役。 或作??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