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菑
zī ?ㄗˉ
◎ 初耕的田地。
◎ 開荒:“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。”
◎ 姓。
● 菑
zāi ?ㄗㄞˉ
◎ 古同“災”:“不逢天菑,不遇人害。”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菑 zī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甾( zī?)聲?;牡?故從艸。本義:古代指初耕的田地)
(2) 同本義 [field that has been under cultivation for one year]
菑,不耕田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古文從田,巛聲,小篆又加草耳。不耕田者,不耕而才耕之田也。
不菑畬?!?a href="#">易·無妄》。董遇注:“菑,反草也。”
田一歲曰菑,二歲曰新田,三歲曰畬。——《爾雅》
耕獲菑畬,時時利賴其用?!鳌?徐光啟《甘薯疏序》
(3) 又如:菑畬(開墾一年和三年的地);菑畝(初耕的田地)
(4) 直立而枯死的樹木 [withered trees]
其菑其翳?!?a href="#">詩·大雅·皇矣》
周公之狀,身如斷菑?!?a href="/r_ci_d2585b620ce6a400601192e1b05b0608/" target="_blank">荀子·非相》
詞性變化
◎ 菑 zī?
〈動〉
(1) 開墾;耕耘 [open up wasteland;reclaim wasteland;plough and weed]
厥父菑,厥子乃弗肯播。——《書·大誥》
(2) 又如:菑畬(耕耘;又耕稼為民生之本,故以喻事物的根本);菑攘(開拓;平定)
(3) 另見 zāi?“災”
漢語字典
[①][zī]
[《廣韻》側持切,平之,莊。]
亦作“葘1”?!拜d5”的被通假字。
(1)初耕的田地。亦泛指農田。
(2)開墾;耕耘。
(3)引申為除去。
(4)茂密的草叢。
(5)通“緇”。
(6)姓。見《通志·氏族三》。
[②][zì]
[《集韻》側吏切,去志,莊。]
亦作“葘2”。
(1)直立未倒的枯木。
(2)圍墻。
(3)通“倳”。樹立;插入。
(4)剖析。參見“菑2栗”。
[③][zāi]
[《集韻》將來切,平咍,精。]
同“災1”。
(1)災害;災難。
(2)危害;傷害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側持切,上平7之,zhī,止開三平之莊
[平水韻]:上平四支·上平十灰
[粵 語]:zi1zoi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菑; 康熙筆畫:14; 頁碼:頁1037第24〔古文〕??????【唐韻】側持切,音緇。【說文】不耕田也?!拘煸弧繌钠H從??從田。??,川壅也,田不耕則艸壅塞之。【爾雅·釋地】田一歲曰葘。【註】今江東呼初耕地反草爲葘?!驹姟ば⊙拧坑诖巳尞€。【疏】葘者,災也,始災殺其草木也?!疽住o妄】不葘畬。【疏】不敢首發新田,惟治其葘熟之地?!∮炙?。【山海經】常蒸之山,葘水出焉?!∮值孛!臼酚洝ば⒕暗奂o註】葘川縣,故劇城?!∮中??!就ㄖ尽な献迓浴靠兹诩腥屒f,靑州人?!∮帧菊崱繉砬校瑸??!驹姟ご笱拧繜o葘無害?!∮帧卷崟總壤羟?,音厠。木立死曰葘。【詩·大雅】其葘其翳。 又【周禮·冬官·輪人註】察其菑蚤不齵則輪,雖敝不匡。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。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。聲如胾。博立梟棊亦爲菑?!厩皾h·武帝紀瓠子歌】隤林竹兮揵石葘?!編煿旁]】石葘,謂??石立之也?!∮仲Y四切,音恣。剖也,裂也?!局芏Y·冬官考工記】居幹之道,葘栗不迤。 又與椔通。【荀子·非相篇】身如斷葘。菑、緇、椔諸字從??作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冬官·輪人註】葘謂輻入轂中者?!距嵲]】謂建輻也?!∮痔┥狡皆鶚淞⑽餇懭??!局芏Y·冬官考工記註】博立梟棊於中央亦爲葘?!场≈斦赵淖栽]菑至於中央四十字,改察其菑蚤不齵則輪,雖敝不匡。鄭註菑輻入轂中者謂建輻也。泰山平原所樹立物爲葘。聲如胾。博立梟棊亦爲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