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莞的意思
  • 拼音: guǎn guān wǎn
  • 注音: ㄍㄨㄢˇ ㄍㄨㄢ ㄨㄢˇ
  • 部首筆劃:3
  • 總筆劃:10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上下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橫豎豎捺捺折橫橫撇折

基本解釋


guān ?ㄍㄨㄢˉ
◎ 指水蔥一類的植物,亦指用其編的席。

wǎn ?ㄨㄢˇ
◎ 〔莞爾〕形容微笑,如“莞莞一笑”、“不覺莞莞”。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guā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完聲。本義:俗名水蔥、席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席子)
(2) 同本義 [tabernaemontanus bulrush],植于水田,又名水蔥( Scirpus tabernaemontani ),莖高五六尺,可織席,葉小如鱗片,花黃綠色。一名“小蒲”。如:莞蒲(蒲草);莞席(莞草編織的席子);莞蕈(草制之席及竹制之席);莞蒻(莞和蒻是兩種編席的蒲草。借指用蒲草編的草席)?
(3) 另見 guǎn;wǎn
詞性變化
wǎn?
〈名〉
(1) 胃的內腔 [gastral cavity]
寒氣在胃莞。——《武威漢代醫簡
(2) 另見 guān?

漢語字典

[①][guān]
[《廣韻》古丸切,平桓,見。]
[《廣韻》胡官切,平桓,匣。]
亦作“1”。
(1)俗名水蔥、席子草。亦指用莞草織的席子。
(2)姓。春秋時有莞蘇。見《呂氏春秋》。
[②][wǎn]
[《廣韻》戶板切,上潸,匣。]
微笑貌。
[③][guàn]
[《集韻》古玩切,去換,見。]
亦作“3”。
地名用字。晉置東莞郡。見《晉書·地理志下》。
[④][guǎn]
亦作“萖4”。
地名用字。今有東莞市。在廣東省東江下游。

音韻參考

[廣 韻]:胡官切,上平26桓,huán,山合一平桓匣
[平水韻]:上平十四寒·上聲十四旱·上聲十五潸
[粵 語]:gun1gun2wun1wun5
[閩南語]:ian5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莞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1034第20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?胡官切,音桓。【說文】草也,可爲席。【詩·小雅】下莞上簟。【箋】小蒲之席也。【爾雅·釋草】莞,苻蘺。【註】白蒲,一名苻蘺,楚謂之莞蒲。【禮·禮器】莞簟之安而藁鞂之設。【前漢·東方朔傳】莞蒲爲席。【註】莞,今謂之蔥蒲。 又姓。【晉書·武帝紀】吳將莞恭。 又【集韻】沽還切,音關。義同。 又古丸切,音官。【韻會】亦莞蒲也。 又東莞,地名。【史記註】東莞在瑯邪。【綱目集覽】今沂州沂水縣,古東莞也。【方輿勝覽】廣州路有東莞縣。 又谷名。【水經注】高都縣有莞谷。 又戸板切,音皖。【論語】夫子莞爾而笑。【何晏註】莞爾,小笑貌。 又【韻補】圭園切。【韓愈詩】欲不出納,以堙其源。空堂幽幽,有秸有莞。 【六書故】作??。【篇海】作??。
考證:〔【詩·小雅】上莞下簟。〕 謹照原文改下莞上簟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香港明體日本明朝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莞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APFQ
  • 五筆98:APFQ
  • 五行:木
  • UniCode:U+839E
  • 四角號碼:44212
  • 倉頡:TJMU
  • GBK編碼:DDB8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4444

帶莞的成語

更多>>
主站蜘蛛池模板: 仙游县| 石嘴山市| 祁门县| 喀喇沁旗| 洪泽县| 盐亭县| 霍邱县| 中山市| 安平县| 井陉县| 泰来县| 金寨县| 鄂温| 乌恰县| 怀来县| 宁河县| 司法| 西和县| 绥阳县| 昭平县| 济南市| 鞍山市| 屏东县| 定远县| 曲水县| 长沙市| 湖州市| 塘沽区| 安丘市| 临夏县| 射阳县| 天柱县| 南昌县| 英吉沙县| 昭觉县| 阜阳市| 九寨沟县| 勃利县| 华池县| 如皋市| 武定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