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莢
(莢)
jiá ?ㄐㄧㄚˊ
◎ 豆科植物的長形果實,亦指狹長無隔膜的其他草木的果實:豆莢。莢果。皂莢。
英文翻譯
◎ 莢
legumen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莢
莢 jiá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夾聲。本義:“莢果”的簡稱)
(2) 同本義。豆科植物的長角果或蓇葖,為單片或有兩個以上果片(如蒴果) [pods of leguminous plants]
莢,草實也?!?a href="/r_ci_2e944138cfc78acfb5fd79edbee3db45/" target="_blank">說文》
豆角謂之莢。——《廣雅》
得時之菽,其莢二七,以為族?!?a href="#">呂氏春秋·審時》
其植物宜莢物?!?a href="/r_ci_d180d23c2351d6de8f1fe808c55a5e23/" target="_blank">周禮·大司徒》。注:“薺莢王棘之屬。”
(3) 又如:豆莢;皂莢;結莢;莢物(植物果實的一種名稱。凡草木結實時,有狹長的果皮包裹著,至成熟時,皮自破裂而籽出者,統稱莢物);莢錢(榆莢錢的簡稱,又名五分錢)
(4) 某些樹木的翅果 [samara]
榆莢還飛買笑錢。——李商隱《和人題真娘墓》
漢語字典
[①][jiá]
[《廣韻》古協切,入帖,見。]
“莢1”的繁體字。
豆類植物的果實。有一層外皮包裹著,外皮通常為狹長形。單室,多籽,成熟時外皮裂成兩片。這種果實如草本的大豆、豌豆、蠶豆、花生以及木本的榆莢、槐莢、皂莢等皆是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入聲十六葉
[粵 語]:gaap3
[閩南語]:ngeh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莢; 康熙筆畫:13; 頁碼:頁1031第38【唐韻】【正韻】古協切【韻會】吉協切,??音夾?!菊f文】草實?!静┭拧慷菇侵^之莢?!局芏Y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物。【註】莢物,薺莢、王棘之屬?!臼琛繀u今人謂之皁莢是也?!∮稚q莢,堯時瑞草。 又莢蒾?!颈静荨咳~似木槿及楡、柞小樹?!∮皱X名。【前漢·食貨志】漢興,以爲秦錢重難用,更令民鑄莢錢。【註】如楡莢也?!∮至昝!舅涀ⅰ坷罘蛉藟V,塚形三成,世謂之莢陵?!∮中??!就ㄖ尽な献迓浴壳v氏?!撅L俗通】莢成僖子,晉大夫?!就跎妗ぐ偌抑尽寇饔乐⑵疥柷v氏。
考證:〔【周禮·地官·大司徒】其植物宜莢?!场≈斦赵那v字下增物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