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茴
huí ? ㄏㄨㄟˊ
◎ 〔茴香〕a.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分裂像毛,夏天黃色花,全株有強烈芳香,莖葉嫩時可食,子實可作香料,亦可入藥。通稱“小茴香”;b.常綠灌木,葉長橢圓形,初夏開紅花,果實八角形,可作調料或入藥,通稱“八角茴香”、“大料”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茴 huí?
〈名〉
(1) 茴香 [fennel]
茴,茴香。——《玉篇》
蘹香,北人呼為茴香,聲相近也。——《本草綱目》引蘇頌《圖經本草》
(2) 該種植物種子,常用作香料 [aniseed]
漢語字典
[①][huí]
[《廣韻》戶恢切,平灰,匣。]
見“茴香”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平十灰
[粵 語]:wui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茴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1029第02【唐韻】戸恢切,音回。【玉篇】茴香,草名。【嵆康·茴香賦】仰眺崇岡,俯察幽坂,乃見茴香生蒙、楚之間。【本草】馬蘄,一名野茴香。蒔蘿,一名小茴香。 又【韻會】藥草,防風葉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