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芾
fèi ?ㄈㄟˋ
◎ 小樹干及小樹葉:蔽芾(形容樹木枝葉小而密)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芾 fèi?
(1) ——“蔽芾”( bìfèi):形容樹干樹葉微小
(2) 另見 fú?
詞性變化
◎ 芾 fú?
〈名〉
(1) 通“韨”。古代禮服上的蔽膝 [knee hide]
朱芾斯黃,室家君王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斯干》
(2) 又如:朱芾(紅色蔽膝)
(3) 通“紼”。牽引棺材的繩索 [cord guiding the hearse]
赤芾金舄,會同有繹。——《詩·小雅·車攻》
(4) 另見 fèi?
漢語字典
[①][fú]
[《廣韻》分勿切,入物,非。]
(1)草木盛貌。
(2)通“韍”。古諸侯官服上的蔽膝。
[②][fèi]
[《廣韻》方味切,去未,非。]
[《廣韻》博蓋切,去泰,幫。]
微小貌。參見“蔽芾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月部幫母,piuat
[廣 韻]:方味切,去8未,fèi,止合三去微幫
[平水韻]:去聲五未
[粵 語]:fai3fat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芾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1021第14【唐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方味切,音沸。【詩·召南】蔽芾甘棠。【傳】蔽芾,小貌。 又布蓋切,音貝。義同。 又【廣韻】分物切,音弗。草木翳薈也。【博雅】芾芾,茂也。 又【韻畧】與韍同。【詩·曹風】彼其之子,三百赤芾。【傳】芾,韠也。【小雅】朱芾斯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