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芡
qiàn ? ㄑㄧㄢˋ
◎ 一年生水草,莖葉有刺,亦稱“雞頭”:芡實(芡的果實;種子的仁可食,經碾磨制成淀粉。亦稱“雞頭米”)。芡粉。
◎ 烹調時用淀粉加水調成的濃汁:勾芡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芡 qià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欠聲。本義:水生植物。又名雞頭)
(2) 即“芡實”,俗稱“雞頭” [Gordon euryale]
芡,雞頭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按,花似雞冠,實苞如雞首,故名。生于池沼中的一種一年生大水草,體表有刺,葉圓而大,浮于水面,花莖伸長于水面上,頂生一花,紫色,漿果球形,果內胚乳白粉質,可食用。如:芡珠(芡的子實)
(3) 做菜時用芡粉或淀粉調成的汁 [sauce made of the seed power of Gordon euryale or starch]。如:勾芡
漢語字典
[①][qiàn]
[《廣韻》巨險切,上琰,羣。]
(1)水生植物名。又名雞頭。全株有刺,葉圓盾形,浮于水面。花單生,帶紫色,花托形狀像雞頭。種子稱“芡實”,供食用,亦可入藥。
(2)加在湯或菜里的用芡粉做的稠汁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巨險切,上50琰,jiàn,咸開三上鹽B群
[平水韻]:上聲二十八琰
[粵 語]:him3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芡; 康熙筆畫:10; 頁碼:頁1019第21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正韻】??具險切,音儉。【說文】雞頭也。【揚子·方言】?、芡,北燕謂之?,靑、徐、淮、泗之閒謂之芡,或謂之雞頭,或謂之鴈頭,或謂之烏頭。【古今註】葉似荷而大,葉上蹙縐如沸,實有芒刺,其中如米,可以度飢,卽今蔿子也。【周禮·天官·籩人】加籩之實:蔆、芡、?、脯。【韓愈詩】平池散芡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