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芒
máng ? ㄇㄤˊ
◎ 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(xì)刺:針尖對麥芒。初露鋒芒。
◎ 像芒的東西:光芒。
◎ 多年生草本植物,葉細(xì)長有尖,葉除可作綠籬和布置庭園外,又可作造紙?jiān)虾途幙棽菪廴~可做牛的飼料。
英文翻譯
◎ 芒
arista awn
詳細(xì)解釋
詳細(xì)字義
◎ 芒 máng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艸,亡聲。本義:谷類植物種子殼上或草木上的針狀物)
(2) 同本義 [awn]
芒,草耑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徐鍇曰:“謂麥谷為芒種是也。”
種之芒種。——《周禮·地官·稻人》。鄭眾注:“芒種,稻麥也。”
芒之為言萌也。——《白虎通·五行》
麥漸漸以擢芒。(擢芒:長出麥芒。)——潘岳《射雉賦》
(3) 又如:芒茅(茅草的一種);芒履(芒屣,芒屨,芒鞋);芒鞋(用芒莖外皮編成的鞋。亦泛指草鞋);芒刺(草木莖葉和果谷上的小刺。比喻使人極度不安的感覺);芒角(植物的尖葉)
(4) 一種多年生大草本植物 [Chinese silvergrass],秋天開花,黃褐色。如:芒草(又名莽草。形狀像石楠而葉稀,有毒)
(5) 光芒 [ray]
揚(yáng)芒熛而絳天兮。——《文選·張衡·思玄賦》
有作其芒。——清· 梁啟超《飲冰室合集·文集》
(6) 又如:芒炎(星星的光芒);芒彩(光彩;光芒)
(7) 通“铓”。毫末;鋒刃 [blade]
芒刀不頓。——《漢書·賈誼傳》
莫不衄銳挫芒。——左思《吳都賦》
(8) 又如:芒鍔(鋒芒。比喻人的銳氣);芒刃(刀劍銳利處。俗稱刀尖、刀口)
詞性變化
◎ 芒 máng?
〈形〉
(1) 廣大;眾多 [vast;numerous]
芒芒其稼。——束晳《補(bǔ)亡詩·華黍》
(2) 又如:芒芒(通茫茫。廣大遼遠(yuǎn)的樣子;形容眾多);芒洋(也作茫洋。浩翰無邊際的樣子);芒荒(大荒。遼闊的荒野)
(3) 通“茫”。模糊不清 [dim]
目芒然無見。——《莊子·盜跖》
(4) 又如:芒昧(混沌不明的樣子);芒芠(混沌的樣子);芒然(茫然);芒然自失(茫然自失)
漢語字典
[①][máng]
[《廣韻》莫郎切,平唐,明。]
[《廣韻》武方切,平陽,微。]
(1)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狀如茅,俗稱“芭茅”。桿高壯直,葉片線狀披針形,邊緣有細(xì)齒。秋季開花。嫩葉可作牛飼料,莖籜可編草履,作造紙?jiān)稀?br>(2)草的末端;稻麥子實(shí)外殼上長的細(xì)刺。
(3)毫末;鋒刃。
(4)引申為纖細(xì)或微小。
(5)光芒。
(6)廣大;遼遠(yuǎn)。
(7)通“茫”。模糊不清;暗昧。
(8)通“忙”。急遽,匆忙。參見“芒芒”。
(9)毒草名。參見“芒草”。
(10)古代計(jì)量單位。計(jì)量長度。
(11)古代計(jì)量單位。天文學(xué)上計(jì)量日月星辰周天運(yùn)行角度。
(12)通“邙”。北邙山的簡稱。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北。
(13)古縣名。秦置。漢初為侯國,屬沛郡。東漢改為臨睢,治所在今河南省永城縣北。
(14)姓。戰(zhàn)國時(shí)魏有芒卯。見《史記·秦本紀(jì)》。
[②][huǎng]
[《集韻》虎晃切,上蕩,曉。]
同“恍1”。
[③][huāng]
[《集韻》呼光切,平唐,曉。]
見“大芒落”。
音韻參考
[上古音]:陽部明母,mang
[廣 韻]:武方切,下平10陽,wáng,宕合三平陽明
[平水韻]:下平七陽
[粵 語]:mong4
[閩南語]:bong5,hiuN7,bang5,mi5,ong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申集上】【艸字部】 芒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1018第20【唐韻】莫郞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謨郞切,??音忙。【說文】芒,草端也。【玉篇】稻麥芒也。【周禮·地官·稻人】澤草所生,種之芒種。【註】芒種,稻麥也。【易林】夏麥????,霜擊其芒。 又大貌。【詩·商頌】宅殷土芒芒。 又多貌。【束皙·補(bǔ)亡詩】芒芒其稼。 又罷倦貌。【孟子】芒芒然歸。 又光芒。【晏子·諫上篇】列舍無次,變星有芒。【史記·天官書】作作有芒。 又【禮·月令】其神句芒。 又草名。【爾雅·釋草】葞,春草。【註】一名芒草。【山海經(jīng)】姦山有木,狀如棠,赤葉,名曰芒草,可以毒魚。 又地名。【前漢·地理志】沛郡芒。【註】世祖更名臨睢。 又水名。【蜀志·後主傳】姜維率衆(zhòng)至芒水。 又門名。【水經(jīng)注】穀水逕淸陽門,亦曰芒門。 又姓。【史記·秦本紀(jì)】擊芒卯,華陽破之。【註】芒卯,魏將。 又通茫。【詩·商頌】洪水芒芒。【陸機(jī)·歎逝賦】嗟予今之方殆,何視天之芒芒。 又通邙。【後漢·恭王祉傳】葬于洛陽北芒。 又通鋩。【後漢·陳忠傳】氣洩針芒。【張載·七命】建雲(yún)髦,啓雄芒。【註】芒,鋒刃也。 又【唐韻】【集韻】【類篇】【韻會】??武方切,音亡。義同。 又呼光切,讀作荒。《史記·曆書》大芒駱。【爾雅】芒作荒。【莊子·至樂篇】芒平芴乎,而無從出乎。 又【集韻】虎晃切,音慌。昏也。 又【韻補(bǔ)】母朗切,讀作莽。【道藏歌】玉虛範(fàn)女像,高會通冥想。二曜無停暉,明眞煥雲(yún)芒。
考證:〔【爾雅·釋天】太歲在巳曰大芒落。〕 謹(jǐn)按爾雅不作芒。謹(jǐn)改史記曆書大芒駱。爾雅芒作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