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語字典
[①][sǒng]
[《廣韻》息拱切,上腫,心。]
“聳1”的繁體字。
(1)耳聾。
(2)高起;矗立;生長(zhǎng)。
(3)往上跳;向上動(dòng)。
(4)持物上下振動(dòng)或移動(dòng)。亦指推動(dòng)。
(5)表露或振作。
(6)勸勉,獎(jiǎng)勵(lì)。
(7)慫恿。
(8)通“悚”。恐懼;驚動(dòng)。
(9)通“竦”。恭敬;肅敬。
(10)通“竦”。企立。參見“聳企”、“聳觀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息拱切,上2腫,sǒng,通開三上鍾心
[平水韻]:上聲二腫
[粵 語]:sung2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耳字部】 聳; 康熙筆畫:17; 頁碼:頁969第20【廣韻】息拱切【集韻】筍勇切【韻會(huì)】荀勇切【正韻】息勇切,??音竦。【揚(yáng)子·方言】聳,聾也。生而聾,陳楚江淮之閒謂之聳。【註】言無所聞,常聳耳也。 又高也。【韓愈·會(huì)合聯(lián)句】劒心知未死,詩思猶孤聳。 又【揚(yáng)子·方言】聳,欲也。荊吳之閒曰聳。自關(guān)而西,秦晉之閒相勸曰聳。 又【揚(yáng)子·方言】聳,悚也。【註】謂警聳也。【左傳·成十四年】大夫聞之,無不聳懼。【楚語】昔殷武丁,能聳其德。【註】聳,敬也。 又【集韻】雙講切,音。義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