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耎
ruǎn ? ㄖㄨㄢˇ
◎ 物體前較大于后。
◎ 弱,與“強”相對。
◎ 古同“軟”:“尊子伯亦為京兆尹,坐耎弱不勝任免。”
◎ 退縮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耎 ruǎn?
〈形〉
(1) 軟弱,弱 [weak;feeble]
耎,弱也。——《廣韻》
仆雖怯耎欲茍活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。師古曰:“耎,柔弱也。”
坐耎弱不勝任免。——《漢書·王尊傳》
鄭魏者, 楚之耎國。——《戰國策·楚策一》
(2) 軟,與“硬”相對 [soft]
耎,柔也。——《玉篇》
數以柔耎之玉體,犯勤勞之煩毒。——《漢書·司馬遷傳》。師古曰:“耎,柔也。”
漢語字典
[①][ruǎn]
[《廣韻》而兗切,上獮,日。]
(1)同“軟”。柔軟。
(2)同“軟”。弱;懦弱。
(3)同“軟”。退縮。
(4)同“餪”。饋送食物。
(5)同“蝡”。參見“惴2耎”。
音韻參考
[廣 韻]:而兗切,上28獮,ruǎn,山合三上仙A日
[平水韻]:上聲十六銑
[粵 語]:jyun5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而字部】 耎; 康熙筆畫:9; 頁碼:頁961第24【廣韻】而兗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乳兗切,??音軟。【說文】稍前大也。【玉篇】柔也。【類篇】弱也。【集韻】??或作輭。通作耎。【戰國策】鄭魏者,楚之耎國。】【前漢·司馬遷傳】以耎脆之體。【莊子·胠篋篇】惴耎之蟲。 又【史記·天官書】其已出三日,而復有微入,二、三日乃復盛出,是謂耎。【註】耎,退之不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