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务机,狠狠捏着两个奶头折磨,扒开她的腿屁股直流白浆,国产成人无码免费精品

查字典logo
您的位置: 查字典 > 漢語字典 > 縞的意思
  • 拼音: gǎo
  • 注音: ㄍㄠˇ
  • 部首筆劃:3
  • 總筆劃:13
  • 繁體字:
  • 漢字結構:左右結構
  • 簡體部首:
  • 造字法:形聲
  • 筆順:折折橫捺橫豎折橫豎折豎折橫

基本解釋


(縞)
gǎo ?ㄍㄠˇ
◎ 未經染色的絹。
◎ 白色:“連觀霜縞,周除冰凈”縞素

詳細解釋

詳細字義

縞 gǎo?
〈名〉
(1) (( gǎo?)形聲。從糸( mì),表示與線絲有關,高聲。本義:細白的生絹) 同本義 [plain white raw silk]
縞,鮮色也。——《說文》。按,鮮色當作鮮巵。熟帛曰練,生帛曰縞。
厥篚元纖縞。——《·禹貢》。傳:“白繒。”
與之縞帶。——《左傳·襄公二十九年》
繒之精者曰縞。——《小爾雅
魯人身善織屨,妻善織縞。——《韓非子·說林上》
乘堅策肥,履絲曳縞。——晁錯論貴粟疏
曹操之眾,遠來疲敝,聞追 豫州,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,此所謂“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”者也。——《資治通鑒
(2) 又如:縞袂(白色絹衣。用以喻白海棠);縞衣綦巾(白絹上衣與淺綠色圍裙。古時女子所服);縞冠(白色生絹制的帽子);縞練(白絹)
詞性變化

縞 gǎo?
〈形〉
(1) 白色 [white]
其上臺觀皆金玉,其上禽獸皆純縞。——《列子·湯問》
縞,素也。——《小爾雅·廣詁》
縞衣綦巾。——《·鄭風·出其東門》
兵皆縞素。——《漢書·高帝紀》。注:“白也。”
天下縞素。——《戰國策·魏策》
帝縞素避正殿。——《后漢書·順帝紀》
眄隰則萬頃同縞,瞻山則千巖俱白。——南朝宋· 謝惠連《雪賦
(2) 又如:縞巾(白色頭巾);縞帶(白色的絹帶。喻指雪的潔白);縞羽(白羽);縞衣(白色男服);縞武(白色帽檐)

縞 gǎo?
〈動〉
映照 [shine]。如:縞夜(映照黑夜);月明縞樹(月光映照大樹)

漢語字典

[①][gǎo]
[《廣韻》古老切,上晧,見。]
[《廣韻》古到切,去號,見。]
1”的繁體字。
(1)細白的生絹。
(2)白色。
(3)映照。

音韻參考

[平水韻]:上聲十九皓·去聲二十號
[粵 語]:gou2

康熙字典

◎ 康熙字典解釋
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縞; 康熙筆畫:16; 頁碼:頁944第25
【廣韻】【集韻】【韻會】【正韻】??古考切,音杲。【說文】鮮色也。【博雅】練也。【小爾雅】繒之精者曰縞。【書·禹貢】闕篚??纖縞。【傳】縞,白繒。【詩·鄭風】縞衣綦巾。【傳】縞衣,白色男服。【禮·檀弓】祥而縞。【疏】縞,謂縞冠。又【玉藻】縞冠素紕,旣祥之冠也。【疏】縞是生絹又。【王制】殷人哻而祭,縞衣而養老。【註】殷尚白,而縞衣裳。【戰國策】強弩之末,不能穿魯縞。【前漢·地理志註】縞,鮮支也,卽今所謂素者也。 又【廣韻】古到切【集韻】居號切,??音誥。義同。

字源字形

字源演變:

小篆 楷體

字形對比:

中國大陸宋體臺灣細明體韓國明朝體舊字形

縞的意思、基本信息

  • 五筆86:XYMK
  • 五筆98:XYMK
  • 五行:木
  • UniCode:U+7F1F
  • 四角號碼:20127
  • 倉頡:VMYRB
  • GBK編碼:E7C9
  • 規范漢字編號:5613
主站蜘蛛池模板: 屯门区| 灌云县| 渝中区| 沁源县| 宁河县| 乌苏市| 湛江市| 开鲁县| 旅游| 萨迦县| 蓬溪县| 扎囊县| 东方市| 新津县| 龙海市| 长泰县| 娄烦县| 喀喇| 易门县| 蕲春县| 那坡县| 鄱阳县| 承德市| 墨玉县| 潮州市| 德清县| 墨江| 聂荣县| 莱州市| 福州市| 闻喜县| 庄浪县| 济南市| 隆昌县| 且末县| 东乡县| 高台县| 南陵县| 临洮县| 连南| 临颍县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