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給
(給)
gěi ?ㄍㄟˇ
◎ 交付,送與:給以。給予。送給。獻給。
◎ 把動作或態度加到對方:給他一頓批評。
◎ 替,為:給大家幫忙。
◎ 被,表示遭受:房子給火燒掉了。
◎ 把,將:請你隨手給門送上。
反義詞
要、取
英文翻譯
◎ 給
present tip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給
給 gěi?
〈動〉
(1) [口]
(2) 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 [give;grant;hand]。如:給他一張票;我給他字典;給我一片面包;給臉(給面子;給以禮遇);給個炭簍鬼戴(抹黑;使人難堪)
(3) 讓;使;叫 [let]。如:給我看看;別叫風給刮散了
詞性變化
◎ 給
給 gěi?
〈介〉
(1) 表示對象、目的,相當于“為”、“替” [for;for the benefit of ]。如:為給人類帶來利益而工作;給饑餓者所需要的食物;寄給我的信
給傷員包扎
(2) 引進動作行為的主動者,或表示被動語態,相當于“被” [by]。如:機器給弄壞了;屋子里給弄得亂七八糟
(3) 表示方向,相當于“朝”、“對”、“向” [to]。如:給這兒灌水;給他送禮;給老師行禮;給他使了個眼色
◎ 給
給 gěi?
〈助〉
(1)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,用以加強語氣 [used before some verbs,giving stress to the tone]。如:保不住給忘了;風把門給吹開了;您給找個人
碗給打碎了;褲腿都叫露水給濕透了
(2) 另見 jǐ?
基本詞義
◎ 給
給 jǐ?
〈形〉
(1) (形聲。從糸,合聲。本義:衣食豐足;充裕)
(2) 同本義 [ample;be well provided for;abundant]
給,相足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事之供給。——《國語·周語》
歲歲廣開,百姓充給。——《齊民要術·序》
則日不足,力不給。——《韓非子·有度》
要曰強本節用,則人給家足之道也。——《史記·太史公自序》
(3) 又如:給富(豐足富裕);給足(豐足)
(4) 口齒伶利 [clever]
御人以口給,屢憎于人。——《論語》
(5) 又如:給口(口才敏捷);給捷(敏捷)
漢語字典
[①][jǐ]
[《廣韻》居立切,入緝,見。]
“給1”的繁體字。
(1)豐足;充裕。
(2)供給;供養。
(3)泛指供應。
(4)敏捷。
(5)連及。
[②][gěi]
“給2”的繁體字。
(1)使對方得到或遭受到。
(2)被。表示被動。
(3)為;替。引進動作的承受者。
(4)跟;向。引進動作的對象。
(5)讓;使;叫。表示容許或致使。
(6)用于動詞前,表示加強被動或處置等語氣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入聲十四緝
[粵 語]:kap1
[閩南語]:hoD7,kip4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給; 康熙筆畫:12; 頁碼:頁944第25【廣韻】【正韻】居立切【集韻】【韻會】訖立切,??音急。【說文】相足也。【玉篇】供也,備也。【左傳·僖十三年】敢不共給。【前漢·禮樂志】日不暇給。【註】給,足也。 又【集韻】極業切,音劫。敏言也。【禮·仲尼燕居】恭而不中禮謂之給。【註】謂?給。【論語】禦人以口給。【何晏註】佞人口辭?給。 又【集韻】於業切。義同。 又【集韻】轄夾切,音洽。歲在未曰汁給。通作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