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解釋
● 紳
(紳)
shēn ?ㄕㄣˉ
◎ 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,引申為束紳的人:紳束(用帶子束腰,喻約束)。縉紳(舊時高官的裝束,轉用為官宦的代稱)。
◎ 舊稱地方上有勢力、有地位的人:紳士。鄉紳。官紳。土豪劣紳。
詳細解釋
詳細字義
◎ 紳
紳 shēn?
〈名〉
(1) (形聲。從糸( mì),申聲。本義: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帶)
(2) 同本義 [girdle]
紳,大帶也。——《說文》
紳,帶也。——《廣雅》。按,大帶束腰,垂其余以為飾,謂之紳。
紳長制士三尺,有司二尺有五寸。——《禮記·玉藻》
衣裳所以必有紳帶者,示敬謹自約整也。——《白虎通》
端嗶紳。——《禮記·內則》。注:“大帶所以自紳約也。”
峨大冠、拖長紳者,昂昂乎廟堂之器也。——明· 劉基《賣柑者言》
(3) 又如:紳笏(大帶與笏板);紳帶(古時士大夫束腰之大帶);紳緌(紳,大帶;緌冠帶之末端下垂部分。借指有官職的人);紳冕(腰帶和冠。借指士大夫)
(4) 舊指地方上有地位權勢的人物或他們所屬的階級 [gentleman;gentry]
縉紳、大夫、士萃于左丞相府,莫知計所出。——文天祥《指南錄·后序》
兩家紳衿共一百四五十人,一同到祠堂口迎接當事。——《儒林外史》
(5) 又如:官紳;土豪劣紳;鄉紳(指地方上有權勢有地位的人);紳宦(泛稱官員);紳民(紳士自稱;紳士與民眾);紳商(紳士和商人);紳董(紳士和董士);紳衿(地方紳士和在學的人)
詞性變化
◎ 紳
紳 shēn?
〈動〉
(1) 束上帶子,佩大帶 [bind]
紳之束之。——《韓非子·外儲》
(2) 又如:紳束(約束)
漢語字典
[①][xì]
[《廣韻》蘇計切,去霽,心。]
“細1”的繁體字。
(1)微小。與大相對。
(2)微小。與粗相對。
(3)瑣碎;不重要。
(4)柔嫩。參見“細柳”。
(5)精致;細密。
(6)詳細;仔細。
(7)形容聲音輕微。
(8)地位低微。
(9)指地位低微之人。
(10)年幼。
(11)引申指小兒。
音韻參考
[平水韻]:上平十一真
[粵 語]:san1
[閩南語]:sin1
康熙字典
◎ 康熙字典解釋 【未集中】【糸字部】 紳; 康熙筆畫:11; 頁碼:頁944第25【廣韻】失人切【集韻】【正韻】升人切,??音申。【說文】大帶也。【禮·內則】冠緌纓端,韠紳縉笏。【註】紳,大帶,所以自紳約也。【論語】子張書諸紳。【疏】以帶束腰,垂其餘以爲飾,謂之紳。 又【博雅】紳,束也。 又【韻補】葉尸連切【韓愈·謝自然詩】奈何不自信,反欲從物遷。感傷遂成詠,昧者宜書紳。